賴清德總統希望在未來30年能增加3名台灣諾貝爾獎得主,以當前台灣最受國際關注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未來有沒有機會獲得物理獎殊榮,頗值得關注。不過,外界仍認為,前中研院長翁啟惠、院士葉均蔚是目前國內最受期待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據悉,至2025年諾貝爾獎得主共計約900人,其中,1986年獲得化學獎的李遠哲,因其從小在台灣生活,並接受台灣教育,一路從新竹國小讀到台大學士,再到清大碩士,可說是目前唯一接受完整台灣教育的諾貝爾獎得主,對台灣別具意義。
雖然李遠哲人生中有相當長的時間都待在美國進行研究,但他1994年回到台灣擔任中研院院長,引領台灣學術界發展,並致力教改與社會工作,對台灣有相當深遠的影響,不過,也因涉足政治領域惹議。
另名前中研院長翁啟惠近年則被視為諾獎得主的熱門人選之一,儘管已數度落空,但中研院指出,翁啟惠長年鑽研化學生物及醣分子科學研究,是「全球首位」發展多醣體自動化合成、以酵素方法量產醣分子及醣蛋白的科學家,而其所發明的「程式化一鍋式反應法」,讓醣分子能在實驗室裡快速合成,是第一個自動化合成多醣體的化學方法。
昨獲獎的中研院院士葉均蔚也是備受期待的學者之一,他昨受獎時笑稱,自己科學影響力不僅在全球排名0.03%,於材料領域更位居全球第二,而一生只念過3所學校,且大學到博士班都在清華大學完成,「是百分百的Made in Taiwan」,更笑說去年當選中研院院士,今年又獲頒總統科學獎,希望明年能再挑戰諾貝爾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