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秋祭活動,民進黨批評追思對象包括了「國軍叛徒」吳石。其實就算拿掉吳石,另外3位中的陳寶倉和聶曦也是國軍軍官,所以有差嗎?而且放開來看,參加中共地下黨的台籍人士很多曾在光復後參加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也曾是國民黨黨員。把時間放到更早,今天大陸人民幣100元紙鈔上印的4位「建國領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人也曾是國民黨黨員。

至於黃埔軍校出身、曾具有國民黨黨員身分的中共高級將領:林彪、徐向前、葉劍英、陳賡、許光達、左權、聶榮臻、黃克誠等等,那更多了,恐怕吳石不知道要排到哪裡?所以如果要追求國共和解,吳石是否是主悼人物並不是那麼重要,更何況,民進黨以「政治受難人」稱呼,追悼共諜已經很多年了。

1950年台灣對岸的福建已集結了50萬共軍部隊,準備渡海完成「解放台灣」的任務。所有中共地下黨員都負有發展組織、收集情報的任務,都是中共特工。民進黨悼念的都是中共特工,現在鄭主席只是尋求和解,民進黨又開始「反共」了,那種偷雞摸狗的模樣,真夠噁心。

隨著人民知道的越深入,民進黨投機作風很快就被識破,起不了作用。但有一件關乎成敗的關鍵,跟民進黨無關,而是鄭麗文主席決心扭轉大局,是否做了充分的準備?出席了秋祭後的下一步是什麼?

目前對於民進黨及國民黨那一些保守派的批評,鄭主席的回應比較被動和零散,缺乏完整一貫的陳述,而且大批支持者也沒有被教導要如何回應,以致於無法形成統一的反擊聲勢,無法構成共同向前推動的力量。這種情況其實相當危險。因為政治領導始於思想領導,思想領導者來自政治主張所根據歷史脈絡的論述,這是政黨的信仰和靈魂。

李登輝執政末期,國民黨的政治信仰受到嚴重的破壞,到現在都還沒有恢復。因此,鄭主席需要一套完整歷史脈絡的解釋,必須發表一篇白色恐怖與國共內戰的完整論述,從所有層面,包括具體的人、事、物,以及歷史環境和重要事件,做完整的釐清和說明。從完整歷史脈絡的論述中,展現未來的政治行動議程,成為綱領性的文件。

這個動作對團結國民黨黨內,對台灣內部充分溝通說明,以及接下來與大陸深度對話,是必須要走的程序;否則反而會在對手猛烈攻擊和黨內質疑之下,因為說法零散破碎,陷入被動,更容易遭到四面八方的嘲諷和攻擊,進退失據,失去大眾的信賴感,而最終功敗垂成。

必須強調的是,策略可以調整,可以與時俱進,但思想必須堅定一致,任何猶豫不決都會是致命的傷害。

這件事是國民黨早該做卻一直沒有做的,由於缺乏堅定的思想核心,沒有終極目標,也就沒有堅定的政治行動,最後民眾自然對國民黨失去信賴感,這是國民黨民調偏低的根本原因。鄭主席透過出席秋祭展現兩岸和解的誠意,這是很好的開始,接下來這一步則會決定最後的成敗。

#秋祭 #完整 #論述 #吳石 #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