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三月,波城和劍橋的中國學生校際委員會(Chinese Intercollegiate Council)舉辦「中國之夜」,其中節目之一是由「蘭集兄弟」負責男生合唱,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就讀,來自台灣的劉容西召集了十數位同學以齊唱方式演唱中國歌曲,曲目包括岳飛詞古調《滿江紅》,王維詞黃永熙曲的《陽關三疊》,河南省民歌《一根扁擔》,及一九五二年的電影《一家春》插曲《故鄉》等四首,唱出當年遊子思念遙遠家國的內心深處。

這次演唱反應出乎意料的好,得到許多反響,顯然在大波城有不少愛好唱歌的中國同學。在劉容西領導下,組織起以唱中國歌曲為主的學生組織,最早參與的包括何其建、劉樹漢、劉武威等。定期的集會除了唱中文歌外,也給團員學習國語(普通話)的機會,又以社交活動增進友誼,「中國學生合唱團」就此創立。九月時麻省理工學院校方為了向「招待外國學生的本地家庭」(host family)至謝,舉辦音樂會。邀請合唱團參與,初試啼聲;同年十一月舉辦聯歡舞會(當年在美國稱「混聚(mixer)」,即男女同學「混」集一堂),增加團員感情;次年二月首次組織全場音樂會。隨後幾年作了無數次的演出、舞會、郊遊。除了在波城和劍橋演唱外,還遠赴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和費城賓州大學表演。練唱定期在隔周星期五下午三點至五點,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中心相聚,完後部分團員到波城中國城共享晚餐。

我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物理的第二年(一九六五─六六年),參加了剛組成的合唱團。次年趙如蘭教授為了演講中國民謠,需要幾個懂音樂的中國同學唱幾首被她音樂系同事譜成四部合唱的中國民謠。她聽說了我們的合唱團,就邀請幾個團員們能否為她在演講時示範演唱。我們早就知道趙教授在哈佛任教,是趙元任先生的女兒,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卞學鐄教授的夫人。我們接到她邀請,覺得非常榮幸,連忙答應。幾天後我們五人:除了我,還有就讀於MIT土木工程系的何其建,化學系的莊潤儀,哈佛法律學院的王啟中,和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設計系剛獲得碩士後在波城工作的榮念曾,到她家中練習。還記得示範的是《草原情歌》和《掀起了你的蓋頭來》,和很少人知的兩首廣西民歌《無緣成雙對》和《船已準備好》,都是趙教授音樂系的同事、作曲家兼哈佛合唱團指揮艾略特.福布斯(Elliot Forbes)所改編成的四部合唱。

這次示範演唱讓團員們認識了趙教授,立即邀請她做合唱團顧問,她欣然答應。她講述三十多年前她自己還是哈佛音樂系本科生時組織的「哈麻歌詠團」(她笑稱別名是「蛤蟆歌詠團」),我們是重創和延續前輩們的活動。她經常請團員們全體到她家練唱兼大食會聯歡,好幾次我們演出擔任客座指揮,介紹她父親的歌給我們唱,如《海韻》、《江上撐船歌》,和美國作曲家朋友威廉.舒曼(William Schuman)的曲填上她自己的中文詞的《鑼鼓歌》等。趙教授從創團不久就成為合唱團的內涵精神、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導。認識趙教授是我個人一生的轉捩點,一九六九年我在MIT畢業獲得博士後就進入哈佛攻讀音樂學,拜趙教授為師,放棄了科學殿堂,跨進藝術之門,這是題外話。(四之三,摘自762期《傳記文學》)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

#麻省理工學院 #合唱團 #中國 #教授 #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