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華人權協會舉辦「2016十大人權新聞票選活動」,「小燈泡媽媽淚訴:用教育讓隨機殺人犯消失」獲得第一高票,其他入選的十大人權新聞中,與勞動權有關的有4則,與司法人權有關的有3則,足見目前國人非常重視「勞動權益的保障」及「司法人權的維護」。

蔡總統上任後,同時推動多項改革,結果卻造成社會秩序紛亂、人心浮動,且迄今尚無一圓滿的成果。就改革而言,應當要有輕重緩急之分,且應循序漸進。就以保障勞工權益的《勞動基準法》為例,勞工與企業二者有唇齒相依的關係,要保障勞工權益的前提,必須讓企業有存活的環境及空間,否則,表面上不斷提升勞工權益,卻加重企業主的負擔,必造成公司難以存活。一家復興航空解散,就造成1700多位失業勞工,影響1700餘個家庭;可見政府在拚「勞工權益」的改善時,切勿忘記「拚經濟」更是政府的重大課題。

再就司法改革而言,蔡總統於520就職時就提及司法改革的重要,可是一成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時,竟自己犯了一些忌諱,例如自任為籌委會召集人、委員中並未有代表律師公會的委員;於籌委會第一次會議中竟發言表示,希望司法不要發生「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爭議言論,打擊了人民對司法人員的信賴。

在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即將來臨前,台灣人民對人權有極高的期待,對蔡總統在各項人權改革的推動也寄予厚望,盼總統能分清優先順序,循序漸進,方能使台灣因改革而提升,而不是因混亂的改革,導致經濟蕭條、社會失序!

(作者為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

#人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