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經歷一場「民主大蕭條」,連最老牌的民主國家美國,也從「完全民主」退成「有缺陷的民主」。經濟學人2018年智庫EIU所編製的《全球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揭露:台灣在政治文化方面,選舉從黨內初選一直到大選,時常從初選就「殺到見骨」,一方面造成政黨自己內部的不合;另一方面,在社會上也導致不同政黨支持者間的分化與對立,久久無法癒合。這種對立,平時看來無傷大雅,但每次遇到選舉或爭議性的公共議題,尤其兩岸關係,情緒就會被攪動、對立上升。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多少人假民主之名,黨同伐異,屠殺人民成為民主屠夫。翻開二戰歷史,希特勒便是一位通過民主選舉獲得執政地位的獨裁者。《反滲透法》是台灣民主缺陷的最佳鐵證。政黨之間的鬥爭,已經從意識形態鬥爭進階到以國家安全之名,進行立法傷害對方陣營的支持者之實。原來溫良恭儉讓只是政治對手溫水煮青蛙的加熱器,國民黨作為一個中產階級為主的政黨,長期無法對抗所謂的草根勢力。一路走來,丟掉大陸大好河山,退居台灣居然也丟掉偏安的政權,想來多麼令人唏噓!如果這一次作為擁護兩岸交流的台灣主要政黨,國民黨立法院諸公守不住,真的會讓支持者失望。
國民黨雖然只有35席立委,票數不敵民進黨,戰鬥力堪慮,但卻也不是完全沒辦法。謝長廷曾經說過,民主不是多一票就贏,公共政策應該要有協商空間。從韓國瑜高雄勝選與庶民政治的崛起,顯示台灣社會的選民偏好正在轉向。國民黨持續以理性杯葛議事完全無法制約綠營的鴨霸執政,那麼不僅丟了江山,也讓支持者失望和受苦,才是真正的對不起選民。
在美國,冗長辯論是美國參議員的特權之一,少數黨會以此為戰術,拖長議事時程,直到沒有議員可以撐下去,讓議案胎死腹中。冗長辯論(英語:filibuster),又稱拉布或費力把事拖,狹義是議會中居於劣勢的一小部分甚至單獨一位議員,無力否決特定法案、人事,或為達到特定政治目的時,在取得發言權後以馬拉松式演說,達到癱瘓議事、阻撓投票,逼使人數占優的一方作出讓步的議事策略。
此前藍委蔣萬安真的在發言台連續講了二個多小時,最後甚至擋下民進黨力推的《勞基法》修正案,並因此被封新「站神」。
期待這一次《反滲透法》三讀攻防,國民黨能夠集結反對力量,死守立法陣地,為總統和立委的選情續命,打出一記新的全壘打。戰爭前的寧靜蘊藏風暴無限,希特勒帶給人類乃至猶太人的災難是跨越國家邊界和歷史縱深的,我們除了拿起鍵盤抵禦這個暴君政府之外,甚至連拖把都應該搬出來,嚴防台灣這個美麗的島嶼出現「屠夫」或「屠婦」。(作者為廈門大學金融學博士研究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