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選接近尾聲,鹿死誰手即將揭曉。遺憾的是,這場選戰無論最後結局如何,纏繞台灣近50年的兩岸何處去?台灣何處去?問題依然無解。民進黨兩度執政,「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卻拒絕改變激化兩岸對抗的慣性,讓台灣失去分享大陸經濟成長果實的機會。國民黨自詡最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但進入習近平新時代後,國民黨堅持的「一中各表」受到紅綠雙重夾擊,似已失去說服力。
韓國瑜承續馬英九時代的兩岸論述框架,以「一中憲法下的兩個政治實體」定位大陸,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但2014年太陽花學運與兩年後的大選,馬英九路線已崩盤,隨後大陸進入「習近平新時代」,主張對台灣的「完全國家主權」,馬英九路線遭兩面夾擊。韓國瑜打兩岸安全牌,承續馬英九路線,張善政強調「統獨是假議題,是下一代的事,這一代應該全力拚經濟」。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台灣要自我壯大並永續發展,最重要是完成產業升級、充實經濟體質,唯有經濟實力壯大,才能理直氣壯面對大陸及全球的競爭,在兩岸問題上也才能有足夠的談判籌碼。但蔡政府「掏空中國」4年、習近平主張完全主權,「一中各表」還有效嗎?不統、不獨現狀還能維持嗎?兩岸關係處理不好,台灣還有拚經濟的空間嗎?
兩黨屬性與政治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國民黨不可能放棄中國連結、民進黨不能放棄台獨,操弄統獨又是廉價而有效的動員工具,每逢選舉民進黨只要祭出反中、國民黨只要喊中華民國萬歲,兩黨基本盤就會集結。今年蔡英文大肆販賣芒果乾,不過是複製舊把戲,本質上並無新意。但老招數顯然有效,原因在於統獨問題仍未達成共識,台灣人對兩岸前途都懷有深沉的憂慮,而且各有判斷與抉擇,深層思維中更存在著尖銳的對立情緒。
兩岸問題的解決原本並無急迫性,紅藍綠三黨也都沒有立即解決的決心。兩岸問題的解決確實需要時間磨礪,但現實政治卻不斷促動兩岸攤牌。民進黨執政下,兩岸加速走向攤牌情境,國民黨若繼續對統獨問題採取守勢、拖延、模糊策略,將坐以待斃,「拚經濟」更淪為不切實際的口號。
面對綠營的批評,國民黨從來不敢理直氣壯堅持自己的主張,更提不出前瞻性的兩岸論述,只技術性閃躲對手的攻訐。縮手縮腳只能被綠營壓著打,甚至不得不拿香跟拜,原本國民黨擅長兩岸議題,如今卻成了最大的罩門,國民黨與其指責民進黨抹黑,不如想想自己為什麼這麼怕抹黑?
兩岸問題已經成為民進黨的提款機,前年選舉民進黨大敗,幾個月後一個沒有憲法保障、沒有主權國家地位,問題本質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香港,與大陸發生政治爭議,居然讓國民黨絕對優勢的選情毀於一旦。國民黨若繼續逃避統獨與兩岸問題,等於將優勢戰場拱手讓予對方。別說2020年注定毫無勝算,2024年、2028年也同樣難有機會。
更嚴重的危機在於,就算國民黨想逃避,逃避空間也不多了,內有民進黨步步進逼,外有大陸的時間壓力。習近平早就表露,兩岸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要求展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實質討論,解決兩岸問題的時間壓力已經浮出。大陸不斷從經濟和政治領域拋出新政策、新論述,並沒有和國民黨協商,意味大陸已經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要把兩岸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陸促統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國民黨如不能奪回兩岸論述主導權,就會在兩岸問題上進一步邊緣化,紅綠直球對決,將是台灣災難的開始,這是顯而易見的。扮演兩岸的中介、紅綠的緩衝,是國民黨的天命,更是對兩岸中國人的責任,切莫因未能阻止兩岸悲劇的發生,而成為歷史罪人。
韓國瑜非國民黨主流出身,不用背負國民黨歷史與政策包袱,但在政治現實下,不得不遷就國民黨的主流論述,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也看不出台灣的新希望。韓國瑜應找回2018年的自己,從問題的本質出發,從台灣人民的利益著眼,決心當選後廢棄《反滲透法》,並正本清源防杜紅綠對決,即使陣痛,也是鳳凰涅槃的必須代價。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