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返台後之次月,四十二年八月,即奉命入國防大學校肄業,入聯合作戰系第二期,學號二○九八。
四十二年大事記
元月二十六日總統公布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依條例規定,田主可保留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其多餘土地由政府以徵收補償辦法,交由佃農承租耕種,其目的不僅在改善農民生活,增進農業生產,主在建立一種公平合理之土地制度。並繼續實施公地放領,前後共放領六次,放領公地共計九萬六千六百餘甲,承領農戶達十八萬三千七百餘戶,耕農由公平合理之地價,採用分期付款方式,取得耕地,成為自營之農民。
台灣省政府根據耕者有其田條例,訂定保護自耕農辦法,實施後農戶大增,至四十四年統計,共有農民六十六萬三千一二九戶,每一公頃稻穀生產量,平均增加九○一公斤,這是政府遷台後土地政策上輝煌之成就,農民生活安定,農村經濟建設亦逐次繁榮,成為開發中國家之典範。
‧元月:
一月二十八日,台灣地區開始徵兵,第二期補充兵入營。
‧二月:
二月二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向國會宣布,第七艦隊將不阻止中國反攻大陸。三日,蔣總統發表聲明,我國反攻大陸,不要求盟邦地面隊協助作戰。
‧三月:
三月六日,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死亡,由馬林可夫繼任蘇聯總書記。二十六日,緬甸向聯合國控訴我國支持滇緬邊境游擊隊;聯合國大會通過墨西哥建議,要求中國游擊隊撤離緬境,並請美國居間調度,中緬談判繼續進行。
‧四月:
四月十日,中央常會決議通過,台灣省政府委員兼主席吳國楨辭職照准,同日行政院會議通過,以俞鴻鈞繼任台灣省主席。十一日,韓境交換戰俘協議在板門店簽字。
‧五月:
五月八日,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重申反對韓境強迫遣俘,堅持志願遣俘立場。
‧六月:
六月三日,聯軍與共軍代表簽訂換俘協定。十八日,韓國總統李承晚下令釋放戰俘營中韓籍戰俘二萬五千人,韓戰和談一度停頓。二十九日,釜山戰俘營華籍反共一萬四千餘人,刺血上書蔣總統,請求來台參加反共抗俄陣營。
‧七月:
七月二日,中樞決定將羈留越南四載之忠貞國軍及難胞三萬餘人分批運抵台灣。二十七日,聯軍與共軍代表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歷時三年之韓戰宣告結束;計自韓戰爆發至終止,中共、韓共傷亡達一百八十餘萬人,其中六○萬為北韓共軍,中共共軍死傷人數,約在一三○萬人左右。
‧八月:
八月五日,韓境聯軍與共軍開始換俘,反共戰俘移至中立區,由印度、瑞典、瑞士、波蘭、捷克五個中立國看管,而由印度軍維持營地秩序。
‧九月:
九月十一日,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蔣經國應邀赴美考察。十七日聯軍統帥克拉克聲明,保證中韓戰俘享有歸宿自由,共軍對不願返回大陸之反共戰俘個別審問洗腦,戰俘營中選擇來台義士,堅毅壯烈,不為所動。
‧十月:
十月二日,韓境印軍開槍殺死華籍戰俘兩人,傷五人。
‧十一月:
十一月二日,印軍一營進入戰俘營,槍殺反共義士一名,傷二十七人,架走二十三人。我政府發言人沈昌煥斥責印軍暴行,中華民國各界在台北舉行反對印度屠殺中國留韓反共義士,外交部向美國政府提出備忘錄,促有效制止印軍暴行。九日,滇緬邊區反共游擊隊開始分批撤至台灣。十四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三中全會閉幕,蔣總裁發表「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完成國父三民主義未及演講部分。二十八日,韓國總統李承晚來訪,返韓前與蔣總統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反共決心。
‧十二月:
十二月二十三日,韓境聯軍統帥赫爾上將宣布,使用一切便利,於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三日將華籍反共義士送往台灣。
全國響起自由鐘聲
四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韓境反共義士分批抵台,在基隆上岸,獲得自由,全國響起自由鐘聲,慶祝義士自由日,至二十五日在全國熱烈歡迎下義士一四、二○七人全部抵台。
二月十九日,第一屆第二次國民大會在台北開幕,於三月二十二日選舉蔣中正為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二十四日選舉陳誠為中華民國第二任副總統。
是年二月,先生畢業於國防大學。先生自黃埔軍校畢業後,東征北伐,討逆剿共,繼之抗戰戡亂,三十年來,全在軍中,除在廬山訓練團、重慶中央訓練團等短期訓練擔任隊職官外,絕無機會有系統之參加軍事教育,於四十二年八月入國防大學校肄業,刻苦奮勉,一如寒素之士,至今二月畢業,名列優等,所獲政治考核總評語為「學養深厚,忠貞堅定,剛毅果決,智深勇沉,研究熱心」,而且「服從組織,老成練達,敬業樂群,嚴守規律」,總平均分數為九十一點七六分。其政治方面的參謀論文題目為「國民革命的本質」,而其「自傳」中更以「在反攻大陸之日,願為第一之一兵一卒,以爭取黨國最後之成功」為其志願。是期同學中,多有為先生之部屬者,雖仍對先生敬禮不衰,而先生與之切磋切磨,怡然相處,並不以昔日之長官自處。另值得一提為其在校所登記之通訊地址仍為「江浙反共救國軍總部」,顯示先生當時雖身在台北,而心仍在前線也。自四十三年二月畢業後,又慊然以為不足,每日在寓刻苦自修,與在學時無異,間常邀約專家學者來寓共餐,藉以研討問題,以求進益。
四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總統召見先生。兩個多月之後,當年七月五日,實踐學社聯合作戰研究班第二期在台北近郊石牌開訓,先生即奉命參加。該項研究班招訓優秀之將級及校級軍官,目的為磨練彼等之統帥能力,用兵思想,及幕僚業務等,並研究反攻作戰之具體方案。(待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