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的台美關係發展讓大家眼睛一亮,先是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於8月9日率團來台,而後是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於9月17日率團訪台。然若從兩團訪問的組成、活動形式與訪問事由觀之,難免令人喜憂參半。
首先,就訪團組成而言,兩個訪團在抵台時都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官員,訪團的成員陣容都是一時之選,讓人不免對當前的台美關係充滿期待。阿札爾團成員有主管整備與緊急應變事務的衛生部助理部長凱雷克(Robert Kadlec)、衛生部幕僚長哈里森(Brian Harrison)、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首席醫療官沃爾夫(Mitchell Wolfe)、美國衛生部全球事務辦公室主任格里格斯比(Garrett Grigsby)及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等10人。柯拉克團成員有國務院民主人權暨勞工事務局助卿戴斯卓(Robert Destro)、商務部主管全球市場助理部長史宜恩(Ian Staff)、國務院全球婦女議題無任所大使柯莉(Kelley Currie)及前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y Schriver)。
不過,若就訪團活動形式及內容觀之,則兩個訪團正好成為反差,阿札爾團公開正式,柯拉克團低調非正式,讓人不由自主地懷疑美國的誠意。阿札爾團不僅前往總統府拜會蔡總統,還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共同簽署備忘錄。反之,柯拉克團則是以異常低調的方式率團來台,行前未證實訪台行程,抵台後行程也盡量淡化「政府間」性質,蔡總統選在總統官邸宴請柯拉克,外交部長吳釗燮選在外交部斜對面的台北賓館與柯拉克就當前區域民主、區域情勢等議題進行討論,經濟部長王美花與柯拉克交換意見的地點則是飯店。
第三,就訪問事由及議題論之,阿札爾團以與台灣討論新冠肺炎疫情與公共衛生合作而訪台,柯拉克團的訪台事由則是參加李登輝前總統追思禮拜。前者的訪台事由是攸關全球防疫合作的實質議題,後者則是喪禮外交,與我經濟部及外交部針對美台經濟合作、區域情勢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換的活動是附帶非正式活動。我政府還選擇在柯拉克離開台灣後,才由經濟部長王美花召開記者會說明雙方曾就台美經濟合作的8項議題進行非正式交換意見後,議題涵蓋5G乾淨網路、產業供應鏈重組、印太戰略、新南向政策、基礎建設能源、投資審查等。
不可諱言,美國在台美斷交41年後,派遣內閣及國務院高級官員率團來台訪問,無論性質為何,當然會讓國際空間被逐漸限縮的台灣政府感到十分安慰,也證明我開放萊豬、美牛售台確實已產生促進台美合作關係的初步成效。但柯拉克團過度低調的訪問形式,似也凸顯美國外交部門對於深化台美經濟關係的審慎,一則反映美國政府職能分工,二則顯示美國尚無意於現在與北京攤牌。
另就台美實質合作部分,阿札爾團雖與台灣簽訂備忘錄,卻未提及台灣最期待的疫苗合作。柯拉克團將台灣外資審查(尤其是陸資)、供應產業鏈重組列在台美經濟合作的範圍,則將使台灣逐漸實質捲入中美貿易戰。一則強迫台商必須將以往的長鏈分工調整為至少兩個短鏈,再則可能使美國因而獲得介入台灣投資審查過程的權力,使台灣淪為美國的附庸,政府一定要審慎以對。(作者為前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主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