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執政後是否推出不同於川普的新政,已成為眾所關心之焦點。就台灣而言,除台美中三角關係是重點外,川普任內投入極大心力與時間處理的朝核及伊核兩個區域性問題,因事涉東北亞安全及全球油源供應,亦與台灣息息相關,拜登將如何處理?
2018年初因聯合國安理會之10輪決議,對北韓核武擴散作懲罰性的經濟制裁奏效,使金正恩缺銀子繼續玩核武遊戲,而改採笑臉攻勢要談棄核,川普隨興配合2次演出川金峰會,但在觸及如何實質棄核時,金正恩擔心一鬆手就政權難保,川普則制裁始終不讓步,形成死結。本年10月10日凌晨北韓閱兵高調秀出美國最忌諱的新型洲際飛彈及潛射飛彈,形同為川普競選賀倒彩,雙方博奕春夢一場終告結束。據統計,至本年8月止,因新冠疫情影響,北韓與主要貿易國中國進出口數額較去年同期均大減70%,僅剩30億的美元儲備亦幾用盡,更加上2007年以來最大水災使農作欠收,如今貧窮程度實不亞於2018年初極缺銀兩之時。閱兵新武器亮相,只徒顯強弩之末罷了。
10月22日川普與拜登之最後一場選前辯論,拜登稱金正恩是「流氓」,並稱金須承諾棄核是與其見面之先決條件。金被稱為流氓頗為嚴重,意味著至少歐巴馬時期為人詬病且毫無作為的對北韓「戰略忍耐」策略不再。川普執行並有效的「最大限度經濟施壓」,足令北韓一窮二白並使核武發展難以為繼,將被保留。
伊核方面,2018年5月川普退出,由聯合國安理會5強加德國與伊朗簽署限制伊朗核武發展之「聯合全面行動方案」(JCPOA),並陸續對伊朗也加碼實施「最大限度經濟施壓」。川普退出JCPOA之理由頗具理想與前瞻性,只是曲高和寡。退出理由有三:該協議是延緩伊核而非棄核;對核武載具的導彈發展未作限制;解凍的伊朗資產,並未用於原訴求的民生改善,而用在加強支援中東數國反以色列、反遜尼派政府的勢力。美國單方面退出的行為,被其他簽約國視為程序不正當,不過因為未能建立完全取代美國掌控原油買賣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致一切停滯不前,好像在等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可能變天後再說。
拜登已多次表態將重回川普退出的國際組織或協議,包括JCPOA。強調重回JCPOA後將視伊朗遵守協議的情況,再決定是否取消現行的制裁。伊朗在美國退出JCPOA後,雖局部少量恢復生產重水,但始終未逾越足夠核彈試爆的水準。看來伊核問題很可能在繞了一圈之後回到原點。拜登願重返JCPOA,顯示頗為珍惜歐巴馬之國務卿凱瑞當年能糾合俄、中,達到現實派認為談判可能獲取的最大成果。
拜登之朝核、伊核策略走向對台灣有何影響?朝核方面因金正恩無財力繼續搞核武,拜登就無需作策略更張,固守原具上風的「最大限度經濟施壓」即可,位於東北亞的台灣相對安全。伊核方面,美國將重回JCPOA,表示伊核問題再度緩和,美伊擦槍走火可能性降低,我大宗原油及液化瓦斯輸入必經之荷姆茲海峽轉趨平靜。
(作者為退休大使、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