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出生山東,現年92歲的范金玉老先生,1949年隨青年軍208師從青島撤退來台。 因1955年,進入位於北投的中國電影製片廠,任職技術科擔任攝影,於是有了許多拍攝大量新聞、紀錄片與軍教片的機會與經驗,也為他的人生,留下許多精彩的畫面。 從中我們可以見到台灣電影史的縮影,更可以看到他當時對工作的熱血付出。 感謝他的家人能與我們一同分享這珍貴畫面,呈現最真實的人味和感動。

范金玉簡介:

1929年五月出生於山東省濰縣。

1949年隨青年軍208師從青島撤退來臺。

大約拍攝於1935山東濰縣縣城照相館。右二是當時6歲的范金玉先生。右一是堂哥,左一是大兩歲的哥哥。中間穿棉襖長衫的長者,是後來被土匪綁票,從此消失的父親。一旁裹著小腳的母親,曾經被日本人囚禁,脫逃後,帶著范金玉兄弟逃往附近縣城避難。堪稱富裕的家道,在亂世裡,成了各方匪徒覬覦的目標。18歲跟著軍隊來台的范金玉先生,當時已經失去父母。開放探親後,回去探親的同鄉弟兄,把這張珍貴的老照片,從山東濰縣大柳樹村的老家,帶來台灣給范先生,時隔六、七十年後,終於能夠重溫父母親的慈愛面容。這張老照片,是現年92歲的范先生,與故鄉珍貴且唯一的連結。(范金玉提供)
大約拍攝於1935山東濰縣縣城照相館。右二是當時6歲的范金玉先生。右一是堂哥,左一是大兩歲的哥哥。中間穿棉襖長衫的長者,是後來被土匪綁票,從此消失的父親。一旁裹著小腳的母親,曾經被日本人囚禁,脫逃後,帶著范金玉兄弟逃往附近縣城避難。堪稱富裕的家道,在亂世裡,成了各方匪徒覬覦的目標。18歲跟著軍隊來台的范金玉先生,當時已經失去父母。開放探親後,回去探親的同鄉弟兄,把這張珍貴的老照片,從山東濰縣大柳樹村的老家,帶來台灣給范先生,時隔六、七十年後,終於能夠重溫父母親的慈愛面容。這張老照片,是現年92歲的范先生,與故鄉珍貴且唯一的連結。(范金玉提供)

1955年,進入位於北投的中國電影製片廠,任職技術科擔任攝影,拍攝大量新聞、紀錄片與軍教片。

1963年與高翠萍結婚,育有一女一子。

1968年,與李興義、平振華、周漱真,以《大哉中華》獲得第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攝影獎。

1969年,奉派擔任海軍敦睦艦隊隨隊攝影官,行經赤道,抵達紐西蘭。

1969年起,擔任中製廠多部劇情片的主要攝影。

1971年,第一次擔任劇情片攝影的作品《緹縈》,獲得第9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獎。

1995年,中製廠停止電影拍攝,正式退休。

2013年,將1969年海軍官校學生製作頒發的通過赤道證書,捐贈甫開幕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現展於主題館文化廳。

2020年,接受109年臺灣電影口述歷史研究暨影像紀錄計畫訪談。

參與作品:

劇情片-《緹縈》《蝶變》《大摩天嶺》《女兵日記》《血戰大二膽》《日內瓦的黃昏》《古寧頭大戰》《細雨春風》《人在江湖》《神腿鐵扇功》《冬梅》《十殿閻羅》《狂風落葉刀》《大追擊》《合歡山上》《寒煙翠》《梅山收七怪》《馬車夫之戀》

紀錄片-《中華民國五十三年國慶》《大哉中華》

新聞片-《中製新聞》

電視影集-《寒流》

印象深刻的事件

事件一:1961年在枋寮外海拍攝演習期間,海象超過預期,發生五艘登陸艇失事沉沒事件,死裡逃生後,參與救災。

事件二:1982年在墾丁支援拍攝《大追擊》,搭乘灑農藥飛機。工作夥伴

負責製造飛機冒煙效果,從機上向外倒黑灰,造成機艙黑灰籠罩,伸手不見五指,駕駛緊急阻止,驚險降落,三人滿臉黑灰。

退休生活與興趣:

紙藝創作、手工玩具製作、麵食製作、拉二胡、在電腦瀏覽Google earth、游泳、每天清早四點半起床運動。

還有更多精彩老照片,敬請期待

#19 #拍攝 #擔任 #攝影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