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瞭解能緩解中美矛盾嗎?大陸著名美國問題專家王緝思春節前夕投書媒體,指出中美建交40多年來各層次交往熱絡,瞭解日深,但兩國關係近年來卻持續惡化,因此「僅僅是加強溝通,瞭解對方的想法,未必能夠起到緩解矛盾的作用」。作者認為瞭解不等於理解,要學會換位思考。中美關係是這樣,兩岸關係更是如此。
相比中美之間語言、歷史、文化等迥然相異,兩岸人民雖長期隔絕,但同屬中華民族,共用中華文化,相互瞭解起來比較容易。特別是自1987年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兩岸人員往來呈現規模擴大、層級提高、渠道拓展、快速平穩的發展態勢,不論是規模之大還是領域之寬都是世界上少見的。從1987年到2019年,兩岸人民往來總數達到1.35億人次,其中台灣居民來大陸1.05億人次,大陸居民赴台灣近3000萬人次」。兩岸各界人士深入交往,大大增加了相互瞭解。
然而,一方面兩岸之間越來越知己知彼,另一方面兩岸關係卻動盪不安,前景堪憂。顯然,和中美關係一樣,兩岸之間僅僅增加相互瞭解,未必能夠起到緩和關係的作用,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民間層面,一些台灣民眾到了大陸後親眼目睹部分當地群眾存在隨地吐痰等不文明現象,反而加深了對大陸的負面印象。官方層面,蔡英文曾任陸委會主委,並作為辜振甫的隨行人員訪問過大陸,對大陸的瞭解不可謂不深,但她上台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更不用說剛卸任陸委會主委的陳明通,還是大名鼎鼎的「兩岸通」,結果在他任內陸委會不但對改善兩岸關係束手無策,相反被頂上「抗中」一線。
看來,主要問題不在於缺乏瞭解,而是在深度理解與相互體諒方面存在嚴重赤字。孫亞夫、李鵬等大陸權威涉台專家合著的《兩岸關係40年歷程》一書就實事求是地指出:「台灣民眾不易甚至無法體會大陸同胞對中華民族近代遭受外國列強侵略欺壓、民族自尊蕩然無存的悲憤心情,以及他們極欲重新恢復民族尊嚴、重新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的強烈的使命感;同樣地,大陸民眾也不易甚至無法體會台灣人民自甲午戰爭後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在國家認同錯亂中尋找自己未來的心情。」
誠哉斯言!以香港問題為例,多數台灣民眾都瞭解香港曾被英國殖民,1997年回歸中國後實行「一國兩制」,2019年以來香港局勢持續動蕩,為世界所矚目。無論台灣朝野、媒體還是廣大民眾普遍同情香港的示威者,呼籲北京尊重自由民主。但是在多數大陸民眾看來,香港問題的實質根本不是爭取自由民主,而是一小部分港人勾結外人,企圖顛覆港府甚至分裂國家。在大陸人民心目中,香港回歸早已一雪國恥,豈能容忍「港獨」之流興風作浪,外國勢力指手畫腳?這是許多台灣人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同樣地,多數大陸民眾都瞭解台灣曾被日本殖民長達50年,並對一些台灣人至今保留「日本情結」耿耿於懷。2018年播出的台劇《智子之心》就因存在「美化」日本的情節在兩岸輿論場上引發軒然大波。在許多大陸網友看來,主創數典忘祖,認賊作父。但在不少台灣網友眼中,該劇只是客觀呈現台灣人的歷史記憶,對岸網友實屬反應過度。究其原因,一些大陸民眾只沉浸在自己的悲情敘事中,對台灣人特殊的歷史遭遇與複雜心態缺乏體會,更沒有同理心。
習近平曾經說過:「兩岸同胞要交流互鑒、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互相理解,增進互信認同」。兩岸心靈契合任重道遠,大家一起努力。(作者為大陸大學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