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台辦、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經過一番研討後,在2021年3月17日公佈一項新政策——《關於支持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也就是所謂的惠台農業22條措施。
#落實台人福利
惠台政策的實施已經行之有年,比如國台辦的惠台31條政策、北京和上海的惠台55條政策、廣西的惠台80條政策和河北的惠台53條政策等,各個省分為了響應大陸中央政府對台灣人的關切和照顧,各自都公告了自己的惠台措施,所以這次公佈的惠台農業22條措施,給我個人的感覺而言,更偏向是落實台人福利的細節上,尤其針對從事一級產業的台籍工作者來說,這是個更加貼近自己生活,且更加實惠的一個舉措。
我也為此細讀全部22條相關條文,羅列幾則對於台農赴陸深耕與投資較有關係的措施,並分享目前在陸台農的相關生活,希望可以讓更多台農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農林22條措施的第1條是為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而進行的修訂,為了讓台農和台企得到較好的租賃環境,保障台人的永續經營和深耕發展,提供台人擁有優先續租之權利。
#避免看天吃飯
第4和7條是用來加大對台農的補助資金支持力道,農林業是看天吃飯的產業,受環境的影響較大,為避免台農因各類災害,而導致投資付諸東流,這條措施要旨在政策的加大補貼和低息貸款上,凡符合政府條列的農業形態如:是農業生產發展與流通者、是農業綠色生產與農業資源保護利用者、是農田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鄉村建設這等,都可以得到政府的補助與農業社會化服務。
第8條措施在於幫助農民的工具機升級,是故前後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等政策措施,讓農民在農具機的開銷上更沒有負擔。
第13條在鼓勵台資企業申請植物新品種權,台灣同胞和台資企業依法投資畜牧水產養殖業、苗種場等,同等享受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
第18條是用以提供台灣鑽研城市規劃、都市建設、交通設計等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赴陸工作的保障,不另設任何資質要求,凡符合條件者,皆可申請。
第21和22條則是讓台灣一級產業從業者一同參與農林漁牧產品的標準定義工作,並擁有參與農會、標會等拓展大陸內銷市場的機會。
#在陸深耕7年
前陣子,我看到大陸一個專門播報兩岸境況的節目,內容描述一位台農在廣西創業的過程。原本他一直在越南從事寶島美人椒產銷一體化的工作,產品還打通歐美日韓的市場,是台灣人稱的辣椒大王,後因身體因素回台療養,決定退出越南市場,另尋其他生產基地。由於大陸離台灣近,且語言相通,加上看準大陸的市場與惠台政策,於是他決定把事業重心移向大陸,至今已經在陸深耕7年有餘。
據他所述,原本到這裡是什麼都沒有,如今卻擁有3000畝地的辣椒園,透過與政府合作,幫助當地2800餘農家的生活改善,政府也為他建立完善的農業設施,如棚架、燈座、灌溉設備與各種農具等,很榮幸成為兩岸農業合作的典範,也在大陸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
他得意地說:「原本這裡的農民都是照著農民歷在耕作,我一看就說這樣不行,大家如果都照著農民歷栽植作物,那麼同樣的農產品就會在市場上大量出現,這樣根本賣不出好價錢,所以我們要反其道而行,利用現代的農業科技,讓我的寶島美人椒一年四季都能採收,而且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兩岸農業合作典範
現在他的田地一年可以生產2000餘噸的辣椒,年營收可達3000餘萬人民幣,現在也力邀幾名台商,計劃在五年內將投入三億元,覆蓋各級產業,並引進亞熱帶水果種植,招聘台灣研發團隊,設置台灣元素鄉村旅遊,呈現寶島墾荒文化,並與台灣青年合作創新的直播購物銷售模式,設立辣椒文化展示館,積極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合作基地。
台灣的農業技術世界聞名,台灣的農業技術團隊還到過像南美、非洲等地,利用技術移植的方式,幫助該地的農業發展,而且台灣的特色蔬果也是五花八門,蘋果香蕉、屏東釋迦、多肉玉荷包、牛奶蜜棗、黑香芒果、玉女番茄、方形西瓜、小玉西瓜和巨峰葡萄等,都是台灣熱銷各地的水果,也是台灣農業的一大名片。
#彼此互利互惠
台灣在一級產業鏈上的硬實力,絕對能夠幫助大陸的農業發展多元化,而大陸的市場和福利政策,也能夠提供台農們更大的平台、更多的發展空間,若兩岸能夠有更深的合作和交流,相信彼此肯定可以互利互惠、共創雙贏。(小王子奧特曼/大陸台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