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辦了一場論壇,攪亂一池春水,黨內主事者說九二共識要與時俱進,意味長達20年的九二共識已成過去式,但要怎麼與時俱進卻下不了操作型定義。不過,現階段而言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的確比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更有機會在台灣形成最大公約數。

以前九二共識之所以有用、能用,在於其「創造性模糊」而不在「指涉性清晰」,如此才有「求同存異」的空間,並以此為政治基礎,累積默契互信,兩岸各自銓釋、自我開脫,以致在馬政府時期可以開啟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年代,且通過兩會簽訂23項協議,進而促成「馬習會」。

後來,綠營污名化九二共識,並將其等同於一國兩制,把通關密語當緊箍咒,亟欲除之而後快,為了就是甩掉一中和統一的枷鎖,蔡英文拒不承認,台灣人民隨波逐流,國民黨拿香跟拜,九二共識成為負面名詞,綠營棄之如敝屣,藍軍避之唯恐不及,失去原本的價值。

然而,蔡政府卻沒有因此在追求台獨的征程中自由自在,反倒作繭自縛,導致兩岸官方協商機制全面中斷,解放軍機擾台軍艦繞台像是在走廚房,現在連鳳梨都銷不過去。

不管邱太三拋出的建設性模糊還是最大公約數能否取代九二共識,但只要妄想繞開一個中國,就注定蔡政府難獲善意回應,只能續唱獨角戲。

#九二共識 #繞開 #獨角戲 #與時俱進 #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