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廈門出差,進出兩岸海關,深深體驗兩種不同的防疫作法。

廈門入境,已有專人穿著全套裝備等候,在機場先做一次PCR,即使搭機前72小時已在台灣取得陰性證明;然後專車送到防疫旅館。第二天即有人來抽血再做一次PCR,之後每天上下午都會派醫護人員來量體溫做紀錄;倒數第二天再做一次抽血及PCR。也就是14天當中總共做了3次PCR和2次抽血。臨走,專車送到車站,最後拍照存證。

回台灣前3天,在深圳做核酸只要人民幣20元(台幣86元左右),對比台灣7000元簡直是天價;從抵達桃園機場一直到出關,除了量體溫外沒有任何的檢驗,所有檢查人員也沒有全副武裝,就只戴個口罩而已;出關也沒專人帶領,自己叫防疫計程車前往防疫旅館,司機也只是兼職,雖有戴口罩,卻沒有全副武裝。

登記入住後,必須自己量體溫,然後每天上下午回報給櫃檯,準不準沒人知道,全程也沒有抽血和做核酸,14天隔離完什麼都不用做,直接到櫃台辦退房離開。

為什麼3+11會成為破口?為什麼防疫旅館如此馬虎?為什麼Delta會大舉侵台...?原來,兩岸的國門把關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

蔡總統記者會上說要加強邊界管制,只說匡列、疫調、篩檢,上述基本的措施都沒有談到,看指揮中心怎麼亡羊補牢了。

#PCR #抽血 #做一次 #防疫旅館 #量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