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黃埔軍校。(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故毛澤東在上海執委會中,除了黃埔的招生外,其餘工作,不易開展。毛澤東在上海,唯一比較欣賞他的人,即為汪精衛。據胡漢民說,汪精衛和陳公博二人,在日本時就已加入了共產黨。汪精衛會欣賞毛澤東,不為無因。故汪精衛在國民黨中,革命立場是屬於比較激烈的左派人物。汪氏就直說,「革命的向左轉」,「儘量左傾」等話,對當時的國民黨人,造成很大影響。在上海執行部所屬區黨部內,左派與右派雙方,常發生武鬥情事。

這種左右相爭的問題,在當時國民黨內部,不是個案,而是普遍存在的。毛澤東等曾多次向中山先生寫信告御狀,其時中山先生已肝癌末期病軀,也難能處理這一問題了。毛澤東覺得無趣,乃於民13年(1924)12月,稱病回湖南休養。民14年(1925)8月間,國民黨內部發生了重大事故,左派領袖廖仲愷被刺身亡,涉案人之一胡毅生,竟是當時右派領袖胡漢民的堂弟。雖經汪精衛、蔣介石等查明,胡漢民並未涉案,但礙於公眾的觀感,在蘇聯鮑羅廷顧問的建議下,胡漢民乃於民14年(1925)9月間,以出使蘇聯名義離開了廣州赴蘇聯。

國民黨內部左派及右派重要領導人同時他去,這時汪精衛想起正在湖南稱病休養中的毛澤東,即力邀毛氏前來廣州,作汪精衛的分身,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同時又接替廖仲愷出任宣傳員講習所所長。蔣介石呢,這位出身於國民黨前身的同盟會會員,曾於民國初年挺身而出,剌殺了對孫中山多有怨懟的光復會首領陶成章,讓孫中山認知了這是一位忠勇剛烈的漢子。提攜這條漢子練軍北伐,剿滅各地軍閥,最為適宜。

故孫中山於民12年(1923)9月2日,派蔣介石訪蘇聯,學習建軍經驗。蔣氏並於仝年12月9日返國,曾向孫中山提出「游俄報告書」。在這份報告書中,蔣介石強調了蘇聯對中國的野心,應予警惕注意;又指出蘇聯所採階級鬥爭,過於嚴酷,與三民主義之旨趣有違等看法。民13年(1924)1月24日,中山先生(時58歲,逝世時前一年)設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黃埔為校址,並展開招生事宜。這個時候,毛澤東已奉命到上海,協助黃埔軍校招生。

民13年(1924)5月3日,中山先生正式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並兼任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錄取之第一期學生約500人,則於民13年(1924)5月5日報到入學。其時,黃埔軍校的幹部陣容,包含了國、共兩黨的精英。從兩黨幹部年齡看,國民黨者年齡較大,最長者為黨代表廖仲愷,不過46歲,次為胡漢民、汪精衛,40歲出頭而已,蔣介石時37歲,其餘都在40歲與30歲之間。共黨則較年輕,多在30歲以下。毛澤東其時剛30歲出頭,周恩來僅26歲。可見共黨成員比較年輕氣盛,難怪行動激烈。

黃埔軍校的創校開學典禮,於民13年(1924)6月16日舉行。時中山先生病態已露,仍親臨主持。黃埔軍校的成立,在中國現代史中太重要,於是另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顯得默默無聞。那就是中山先生在創辦黃埔軍校的同時,還創辦一個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這座講習所的地點,最初就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內,後搬到廣州市東皋大道一號。黃埔軍校一期的開學日期是民13年(1924)6月16日,而農講所第一屆開學日期則是民13年(1924)7月3日,兩者相差僅半個月。

農講所招收的對象,主要為貧農子弟。第一屆學員受訓為期僅一個半月,但其中有十天,安排在黃埔軍校接受蔣介石的軍事訓練。農講所第一屆於13年(1924)8月21日行結業典禮時,中山先生亦抱病親臨致訓。農講所第二屆於民13年(1924)8月21日開學,學員報到者約150人。正值民13年9月間廣州商團事件發生,該屆學員乃撤往黃埔,全程接受軍事訓練,號稱農民自衛軍,參與由蔣介石領導的黃埔學生軍,於10月15日敉平商團叛亂。(待續)

#史話 #朱偉岳 # #毛澤東 #汪精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