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發函通知各直屬海關表示,今年來中國海關多次從台灣輸至中國的蓮霧、釋迦等農產品中,檢驗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因此要求暫停受理台灣蓮霧、釋迦報關。台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無法接受」,他強調大陸方面「不符合國際規範」。農委會防檢局已要求大陸提供科學根據,甚至稱要向世貿組織(WTO)擊鼓鳴冤。兩岸貿易是基於互相惠利,若然貨品產物有所差失、無法達標,豈能強行向外輸出,侵損對方利益。

本年3月有台灣出產的香蕉輸入日本後被驗出殺菌劑「百克敏」農藥超標遭下架。迨至6月,一批從台灣運抵紐西蘭的芒果和荔枝裡面被發現遭東方果實蠅幼蟲入侵,以致紐西蘭當局下令暫停台灣芒果和荔枝入境,這援引了台灣某些農產品的確存在問題。若然因為台灣之農產品導入引致重大動植物疫病害蟲入侵當地,影響輸入地生態和民眾之健康,台方亦要負上全責。大陸方面的檢疫安排依法行事、基於科學,並沒有所謂的政治播弄、刻意提高標準,大陸方面更無意阻撓兩岸正常貿易發展。

自兩岸2010年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大陸方為照顧台灣農民,完全排除大陸農產品輸台。為鼓勵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通關檢疫走綠色通道,如果檢疫報告來不及附上,可先通關、後補證明。而台灣方面仍然保留對來自中國大陸的2300多種產品的進口禁令,以及禁止入口中國大陸生產的產品清單,包括巧克力糖果和醫療設備。

台當局稱一直維持「管制830項大陸農產品進口,亦不調降農產品關稅」的做法,未來也只有當「對台灣農業有利時,才會和大陸談農業議題,並進一步爭取台灣農產品出口至中國大陸的機會。」大陸的產品如茶葉、甘藍、白菜、馬鈴薯、洋蔥、柑橘等均列為管制項目。台當局曾稱因大陸產品價格低廉,甚具競爭力,開放大量大陸進口恐對島內農業造成嚴重衝擊,不宜大幅開放,兩岸貿易政策明顯存在殊異和不公。

中國大陸物品進口台灣均須符合「不危害國家安全」及「對相關產業無不良影響」之條件,再由台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邀請各相關主管機關人員以及公會等召開之審查會議審覆,目前台灣對大陸數百項農產品進口設下諸多禁制,台方面要如何向WTO申訴?

國民黨建議蔡政府派專家組團前往中國大陸,釐清事實。其實在此之前,台當局應對輸出中國大陸之貨品先行進行定期或突擊檢疫或測試。對於品質次等、不符對岸法規的全數退回給業者,此舉有助台製產品的口碑和大陸消費者對台產品之信心。對於民進黨發出類似「政治操作」未審先判之指責,還是奉勸他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台當局現時之急務為,檢討對待中國大陸產品之政策、嚴控出口品質,痛矯前弊、痛自克責,而非委過於人。(作者為上海東亞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中國大陸 #檢疫 #台灣 #當局 #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