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媒體都把焦點關注在10月1至5日解放軍海空軍兵力在台灣西南至東南一帶海空域,反應美英日等同盟國家先後在沖繩以南、菲律賓海,以及美英航母戰鬥群聯合軍演、防空、反潛、編隊航行等行動時;期間美國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SSN 22),因2日在南海水下發生不明碰撞事件,造成11人受傷,3日被衛星偵照發現在西沙東南48.7海里海域以水面航行方式於9日安全抵達關島。海狼核潛艦在海底遭遇了什麼以致出事,超前部署的監測船有無疏忽失職,已引起國際高度關注。
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潛航排水量9千噸,隨著前蘇聯瓦解、冷戰結束,僅建造三艘,後續由潛航排水量7900噸量產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所取代。此次事故的「康乃狄克」號是服役於1998年的海狼級第二艘,潛航可達610公尺。艇體結構為單層外殼,水上極速可達20節、潛行極速可達35節以上。配備MK-48型魚雷50枚、射程2500公里UGM-109戰斧巡弋飛彈、UGM-84魚叉飛彈。就此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歸納國內外研究潛艦者,將潛艦分為常規動力(柴油機、電動機和蓄電池組成的動力裝置)與核動力。潛艦依據用途可分為戰術型與戰略型潛艦,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則屬於戰術型潛艦,配備的武器可破壞敵港口、岸上基地設施、海上交通線、攻擊大中型艦船與運輸船團、以潛制潛、以及航母戰鬥群前後側方防護;主要任務也包含可執行偵察、巡邏、布雷與警戒等。
中國大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曾報導美海軍勝利號海洋監視船曾在6月8日至7月8日在西沙周邊海域活動。依據該單位2021年上半年研究,共計有五艘從1月至6月在西、中沙周邊海域進行偵察活動。
從大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研究,海洋監視船主要任務:海洋與水文調查,其資料可提供美潛艦部隊未來在該海域開展相關水下作戰行動的準備。然筆者十年前研究發現,中共海洋科學調查船、情報船等航線,與中共潛艦活動航線有關,10月3日美核動力潛艦「康乃狄克」號水面航行位置,幾乎是位在美海軍勝利號海洋監視船航線上等,從前述推論,美核動力潛艦潛航均走海洋監視船水面航行線路。(如附圖,資料來源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網站)只是,令人好奇的是,上半年美海軍派出五艘海洋監視船在西、中沙周邊海域進行水文探測情蒐任務,難道是出了甚麼問題?
其次,就美方及中方相關說法,可得知,這次美核動力潛艦在水下發生事故,未涉及中方軍艦,與第三方艦船。依照「康乃狄克」號可潛深610公尺、區域水深可達2000公尺、活動區域靠近中共海南三亞海軍基地(部署核動力攻擊與彈道飛彈潛艦、航母及大型作戰艦船),後續英美航母戰鬥群由巴士海峽進入南海等情況,美核動力潛艦「康乃狄克」號應該是提前英、美航母戰鬥群,航經海上交通線西太平洋、巴士海峽、西沙東南海域進入南海。提前在西沙周邊水下進行部署、情報監視、巡邏與航母船團側翼防衛等任務。
再其次,依據大陸科研單位調查,南海北部的陸坡由西北向東南逐階下降、不同深度的台階,分布西、東、中沙群島,水下環礁遍布暗礁、暗沙和淺灘,水下複雜性高;然美核潛艦可能要維持匿蹤特性、水下可能未開啟主動聲納(怕遭中方偵測)、使用美海洋監視船提供的海洋水文資料,美方又稱事故與中方及第三方艦船無關等,可預料美核動力「康乃狄克」號在南海水下發生事故,應該與上述推斷有關。相信,中國大陸經過美方核潛艦事故,將使中美雙方檯面下、不彼此戳破水下競逐檯面化,中方南部戰區海空軍未來在南海海域反潛力度將加強且頻密度升高。
最後,依據該核動力潛艦水面航行可達20節。依據衛照時間與核潛艦位置、抵達關島時間、航程距離等推算,該潛艦應該以平均5節速度航行,最快可能不超過7節。可見這艘單殼型的核潛艦在西沙周邊水下活動,皮可能傷得不輕,不宜水下航行!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所博士候選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