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龜山7-11店員,因勸客人戴口罩,竟遭惡客自店內追殺到店外,究竟台灣的社會是出了什麼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竟會演變到因小憤而導致暴力相向,甚至釀成死亡的慘劇?

近幾年來,台灣政治上嚴重的紛歧,只要是意見不合,就有網軍大肆攻訐,語不嫌粗、話不厭狠,造成社會上藍綠、本省外省、年輕年長、公私員工的撕裂與對立;而顯然各政黨皆不但不加以約制,更有縱容、利用之嫌。社會上表面平靜,實際上卻浮動著各種莫名的焦慮與鬱悶,處處隱埋著一觸即發的炸藥,壓抑不住的怒火,無處宣洩,遂藉一些細故,就瞬間爆發。

嚴格追究,無疑台灣各政黨都必須為此負上責任,尤其是網軍的始作俑者,更應受到嚴厲的撻伐。網路無遠而弗屆,社會大眾不可能不受影響,而網路上近似你死我活的謾罵攻擊,更不可能不有積怨;但「鍵盤俠」隱身於各種化名之後,往往拋丟幾句尖酸、狠辣的言詞,就無處追尋,雖氣悶在心,卻是無可奈何。久而久之,勉強壓抑於潛意識之中的憤怒,就極容易在理性未能掌控的時候,噴爆而出,竟成了社會上的毒瘤。

我向來是反對「網路實名制」的,因為這可能會對個人隱私與言論自由造成傷害,更容易為政府所操控;但如今看來,似乎也有重新思索的必要。君不見那些罵得最酸、最兇、最尖銳的一些網民,幾乎都是隱姓埋名、相關資料一片空白,甚至是反串、偽造的?言論固然應有自由,但卻必須負起言責,如果言責不敢承擔,而肆意造作,豈能確保真正的言論自由?

網路世界一片紛亂,「實名制」或許不是最佳的解決之道,但對若干隱名攻訐的人,至少也有些嚇阻的作用吧?即使未必能實施,但對網路的規範,也開始到了必須慎重考慮的時候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網軍 #社會上 #社會 #台灣 #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