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駐美大使蕭美琴應邀參加由美國總統拜登主持的「民主峰會」。唐鳳不僅預錄影片代表台灣發表「國家聲明」(National Statement),還將在分組討論擔任與談人,分享我國數位民主經驗,蕭美琴大使亦被媒體發現與拜登等世界民主國家領袖「同框」。這一刻,幾乎可以視為蔡政府任內外交突破的最亮眼時刻,相比之下,尼加拉瓜的斷交在蔡英文眼裡似乎微不足道。

毫無疑問,台灣受邀參加民主峰會,並有政府代表以正式官銜名義與會發表演說,還能得到世界上多數已開發民主國家的讚賞,以及國際主流媒體的聚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台灣確實「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但,這是真相嗎?如果拿唐鳳最擅長的科技和大數據的方法,去客觀檢視這場峰會的實質國際影響力,就可以完完全全判斷出,台灣「站在世界舞台中心」之說就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幻覺!在真實反映世界網路搜索熱度的「Google Trends」頁面上,分別用英文輸入民主峰會、拜習會(美中元首會)、拜普會(美俄元首會)以及北京冬奧會,再統計最近30天全球範圍內的搜索熱度,透過橫向對比,就可以輕而易舉看到以下四點真相:

第一,在上述四項議題中,民主峰會的30天內搜索熱度墊底,平均值僅為拜習會的1/4、拜普會的1/3。第二,過去30天內,單日搜索熱度最高的是11月16日拜習會(100分),緊隨其後是12月8日拜普會(99分),再來是12月6日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81分),民主峰會的單日最高熱度只有5分。第三,若將時間軸拉近,只看過去7日內熱度變化,拜登在民主峰會發表演講時的熱度,僅為拜登與普丁會面時熱度的1/10。第四,若再將搜索範圍限定在美國國內,並加上Omicron變種病毒作為對比項,則顯示上述所有政治議題的相對熱度全部傾向於零。

這四點真相,完全沒有經過人為操作,更扯不上什麼「認知戰」,就是任何人登入Google就可以看到的結果。這說明了什麼?第一,相較於美中、美俄元首峰會,國際社會根本不關心民主峰會。第二,即便是美國網友,也對民主峰會興趣缺缺,疫情仍然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綜合以上兩點,又可以輕易得出以下判斷:用台灣人熟悉的話來講,這場民主峰會就是拜登政府自己搞出的一次不成功的「大外宣」和「大內宣」罷了!

之所以說是不成功的「大外宣」,上面全球網路搜索熱度的真實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之所以說是不成功的「大內宣」,除了美國網民自身都漠不關心外,更有美國媒體批評,峰會受邀者不乏人權劣跡斑斑的人士,部分歐盟成員國反被拒之門外,而美國自己的民主倒退、不被信任也是尷尬之一。換言之,這場國際社會和美國輿論都不認帳的民主峰會,只有台灣沾沾自喜,以為登上了世界舞台中心,殊不知自己只不過扮演了「拜登話劇團」的一個配角,更何況這場話劇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前總統馬英九稱台灣已經退化為「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如果從這次台灣幾乎所有主流政黨、政治人物、媒體都不敢戳破這場民主峰會的假象來看,確實如此。(作者為智庫研究員)

#時論廣場 #蘇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