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眾議院之後,美國參議院也通過2022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送交拜登總統簽署生效,法案包括邀請台灣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等條文。美國的堅定支持在台北政壇又掀起熱議,但沒有說清楚、講明白的是,這些代表「國會意見」的條文沒有法律拘束力,也不具政策效力,對台灣只是個華而不實的「耶誕大禮」。

今年的NDAA共有4項條文直接關係台灣,其中第1246條表示,美國進行與台灣的實地訓練及軍事演習,其中包括:邀請台灣參與2022年環太軍演,使台灣能維持足夠的自我防禦力量;鼓勵美台國防官員及軍官在戰略、政策及功能階層的互動;深化與台灣國防力量在海事、空中警示及整合防空、飛彈防禦體系的共通性。第1248條要求國防部長協同相關部門首長,在2027年前每年評估報告台灣的非對稱防禦能力及情報支援。

對於邀請台灣參與環太演習等,我外交部及國防部第一時間表示歡迎,國防部並將進行「縝密的評估與規畫」;學者專家也樂觀認為,隨著美台關係快速進展,台灣的參與只是時間問題。但從美國的立法背景、政黨政治運作,以及行政部門堅持「一中政策」等面向分析,台灣可能過於樂觀,特別是政府為了「大內宣」,刻意藉此形塑美台關係不斷提升的形象。

通常在聖誕節前通過的NDAA經常夾雜不相干,或只是作政治表述的修正案,今年的條文就琳瑯滿目,超過8000條,因此素有「聖誕樹立法」之稱。而第1246條開宗明義就表明是「國會意見」,即使母法完成立法程序,成為正式法律,國會意見仍沒有公共政策上的效力,也不被視為具有拘束力或須執行的條文。換而言之,NDAA生效並不能與邀請台灣參與環太軍演畫上等號,台灣過度的反應與期待都是與現實脫節的。

如從實務面分析,美國外交政策與執行的關鍵在行政部門,拜登政府上周邀請台灣出席「民主峰會」,給予美台關係突破的想像空間,但當政務委員唐鳳企圖以一張圖片彰顯台灣是不同於中國的國家,挑戰「一中紅線」時,白宮立即果斷取消唐鳳的畫面,由此可充分看出,美國的「堅若磐石」支持並非空白支票,不容台灣過度解讀、操作。

根據國務院2020年4月頒布的內部文件,除了明確指出「美國不承認台灣為一主權國家」,更對如何處理台灣的製圖都有詳盡規定。在美國官方地圖中,台灣的色調必須與中國大陸相同,除非台灣有必要特別標示出來;而在「字體標示」上,「台灣的標示必須不同且從屬於主權國家使用的標示,如中國」。

這份鮮為人知的文件更應證了,雖然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為指引,拜登政府也以「台灣牌」制約中共,美國政府對於台灣的國家地位及主權仍堅守紅線,這也是為何台灣在虛擬「民主峰會」的一個小動作、一張地圖就幾乎掀起一場外交風暴,影響美台之間的互信。

拜登政府承諾提供台灣充分的自我防禦能力,堅決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破壞台海現狀,但仍堅持「戰略模糊」原則,甚至對於幾十名美軍在台灣的小規模「協訓」都保持低調;而兩年一度的環太軍演經常有20多國參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國海上演習,飄揚著國旗的軍艦就是國家主權及地位的表徵,這是台灣夢寐以求的目標,但除非美國轉變一中政策,NDAA送出的是只具象徵性的大禮。(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台灣 #NDAA #邀請台灣 #條文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