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40個月年終獎金,長榮員工嗨了一整天,台灣絕多數上班族卻悶了一整天,回顧2021的台灣社會氛圍,悶字還不足以形容,而更多的潛藏危機,是長期苦悶的後遺症,不是隨遇而安,而是隨波逐流,躺平過日。

日子還是要過,但台灣社會曾經燦爛的集體奮發情緒不見了,民眾隔著口罩的苦臉,藍綠政客能看見的、願意看見的寥寥可數,公投慘澹的投票率,固然有錯綜複雜因素,卻難掩台灣社會低盪谷底的集體情緒,更糟的是情緒還被牢牢綁架,橫行霸道的在朝綠營,奄奄一息的在野藍營,張牙舞爪的美國勢力,壓得台灣民眾喘不過氣,更無力掙扎反抗。

悶了一整年,或應該說悶了5年的台灣人啊,2022真想繼續悶下去嗎?相信多數人的心靈深處,肯定盼望氣象一新,至少能夠舒壓吐氣,其實對抗不公不義的武器一直在你手上,公投選擇躺平的消極情緒不難理解,因為你知道即使過關,傲慢的主政者還是會公然不從,然而台灣曾引以為傲的民主,其實就這樣斷送在人民自己手裡,換來的是主政者更有恃無恐,也才有立即推動竹竹合併的殺紅眼行為,立院逕付二讀更恐怕成為常態,而這樣的民主崩毀,元凶推手卻是手握選票的台灣人民。

蔡英文的臉書和IG,標題都改成「靜昶守護」,你選出來的領導者,首要任務不是應該「人民守護」嗎?除了問號一堆的防疫成績,試問過去一年人民被「守護」了什麼?跳脫島內狹隘的意識形態框架,多少民眾認知全球情勢與趨勢,對台灣未來的挑戰有多嚴峻,RCEP即將正式運作,意味著台灣經貿在亞洲、紐澳的競爭力立馬降級,為了抗中空喊的新南向一事無成,如今只怕更難在東協立足,而大陸願意讓ECFA持續運行,儘管綠營輕描淡寫,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岸經貿對台灣經濟的重要程度,絕非可以長期掩飾甚至誤導人民的,更是除了RCEP挑戰之外,更嚴峻的隨時風險,尤其牌在大陸手裡,沒有條件視為理所當然。

台灣民眾的苦悶,除了只能坐視綠營變異株,成了壓沉台灣民主的佛地魔,最哀怨的是扶不起的在野藍營,難怪學者會認定2024綠將繼續執政,台灣民意其實已然厭煩政黨惡鬥,然而被綁架的情緒,更因為沒有無色第三選項的空間,顯得更形鬱悶,2022新年難有新氣象,也只能繼續悶下去了。

然而捫心自問,台灣選民真忘了「人民是頭家」嗎?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是要為人民服務的,不是來情緒壓制人民的,台灣人曾經昂首挺胸的氣魄何在?2022逆勢迎面而來,你甘心繼續逆來順受嗎?政客成為傲慢的霸凌者,該反過來壓制他們的是你,莫忘曾經多次讓政客膽戰心驚的槓桿,還握在你手上,先推倒「靜昶守護」的錯誤立牌,再當家作主決定誰當百里侯,2024就不會是誰的囊中物,得問人民同不同意、滿不滿意,這才是台灣民主的靈魂,該喚醒了!

2022你還要悶下去嗎?長榮海運40個月年終的震撼,羨慕之餘該覺醒的是看看自己,台灣上班族年薪不到50萬的幾乎一半,是誰讓台灣的薪資水平停滯甚至倒退,是誰在虛耗台灣曾經驕傲的經濟實力,甚至引導台灣走向戰爭危機,別人讓這些話題只是話題,政客三言兩語就呼嚨過去,然後乖乖地又投他一票,而後繼續哀怨、繼續苦悶、繼續躺平。

2022台灣沒有安逸的條件,不能只看到台積電、長榮海運的風光,須知他們的股票多數在外資手裡,那不是台灣實打實的經濟實力,台灣外匯存底有一半是隨時落跑的外資,台灣對大陸經貿依賴度已增至近50%,今年更多上班族拿不到年終獎金,街頭巷內、地下街關門店家依舊,這樣的台灣場景,你嗨得起來嗎?

璀璨煙花過後的暗黑夜空,才是台灣最寫實的現況,2022你還要悶下去嗎?(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台灣 #2022 #繼續 #情緒 #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