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前幾天遇到小小小車禍的故事。大概會聊到這邊客運遇到狀況的處理方式、交通事故處理流程、以及我觀察到的台灣朋友們在這種突發狀況中的反應。
01
簡單地說,就是從台北去宜蘭的路上,所乘坐的大巴在一個即將轉紅燈的路口,與後面的一台小車追尾了,但請不要為我們擔心,這次沒有任何人員受傷。
當時燈黑黑的,大家都在睡覺,我也迷迷糊糊的,突然車身晃了一下,伴隨著「崩」的一聲。
我只記得崩一聲的當下,車廂內一位大哥脫口而出一句台語「三字經」,很明顯是有些震驚。
02
其實當時車上還有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過了三四分鐘,司機大哥上來,跟我們說:
「很不好意思吼,啊我們這邊車子有一些的...」
他停頓一下,在想用什麼詞,終於想到了,說:「有一些...摩擦,所以等一下會有別的接駁車來接各位,吼。」
我們原地等待。
大家蠻配合的,得到通知之後,以各種方式跟本來約好的親人朋友說明情況,「可能晚點回去啊」之類的,聲音都很小,不會吵到其他人,也沒有人「嘖」、罵司機或者blabla抱怨。
03
再過了一陣子,交警叔叔來做紀錄,讓兩位司機把車子從馬路開到路邊停靠,以免影響路況。
近二十分鐘的等待,下一班車子到了,估計就是我們這一班出發後的下一班大巴,車上只有四個空位,司機大哥就說:「啊有沒有比較趕時間的朋友,我們這一趟只能走四個人,其他朋友可能要再等一下。」
我觀察到,大家舉手前會客氣地環視一圈,多少有彼此禮讓的意思,最後剛好只有四位想盡速走的,就自行下車去了。
04
等待間,我聽到兩位司機在車下的談話,雖不能完全聽清具體內容,但我覺得都還屬於心平氣和的了。
我們這台大巴的司機年長一點、又是專業的司機,所以後來蠻可愛的是,我們的司機大哥開始傳授經驗,跟後面那位司機說紅綠燈的時候怎樣可以避免跟前後發生碰撞,語氣真的很像長輩在叮囑晚輩。
05
又過了十分鐘,司機大哥上來跟大家抱歉,給每人送了一張藍色的票券,送票的時候親自跟每個人抱歉,耽誤大家時間、真拍謝吼!這張票可以從葛瑪蘭起點搭到終點任一站。但剛剛先走的四位乘客就沒拿到票了。
再十分鐘,一台新的大巴就來把我們接走了。最後晚了四五十分鐘到目的地。
06
這篇由我本人第一人稱視角複述的流水賬就這樣結束了,但我還沒講完嘛。
我在車上很閒,就開始看車內的公益廣告——它提出了一個情境,問:「你是否試過明明綠燈過斑馬線卻被司機按喇叭?」
我本來想「同仇敵愾」地說有,這些司機真的太過混了,結果下一秒,廣告就轉換到司機的角度,說其實有可能是因為司機要轉彎,我在斑馬線上慢悠悠地走,會擋住他。
在我以為就這樣的時候,角度又轉換了,問道:「你開車時會不會覺得明明綠燈了,前面的車子卻不走,很想叭它?」
這時畫面才說:那可能前方的司機是在禮讓斑馬線上慢悠悠的路人...也就是在禮讓,最初那個看手機過馬路、慢悠悠的我。
07
其實我沒想到這麼簡陋的廣告會讓我這麼感慨,因為它很像是ppt做出來的,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用的圖案也不太具備審美價值...但,一幀一幀看下來,隨著它不斷變換角度思考,從生氣到平靜到升起愧心..到最後我真的被感動了。
有一次我騎ubike,前面的騎太慢,我氣呼呼地想要超過去,結果是對方先停下,一隻腳撐地,讓我先走,擦肩而過時還跟我點頭抱歉。我很慚愧,明明是對方讓我,還跟我抱歉。
還有一次我要過一個路口,一台出租車從側面開出來,我只好先停車,而他經過我時,在車窗裡向我點頭謝謝,我莫名覺得很溫暖。
08
這則廣告最後說,請多一分耐心和包容,畢竟下了車子以後,我們都是行人。只有大家都多為對方考慮,才能維護一個充滿溫度的城市和社會。
當然,車禍是一個最好不要發生的事情,能逢凶化吉真的心存感激,而這個意料之外的小遭遇也給了我特別的角度去觀察台灣。
最後希望大家在馬路上都能平平安安,平安出發、平安到家。(廖小花/世新大學陸生)
【徵文啟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