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民進黨公投、中二立委補選、罷昶三連勝,等於國民黨三連敗,選後看到國民黨士氣低落、內部出現責任歸屬的爭吵。國民黨在這三場投票,特別是後二者,表現不佳。若從台灣民主發展的角度看,民進黨連三勝,其實也是台灣民主連三敗。

這三場投票民進黨都當成政權保衛戰來打,動員政府資源,發動媒體、網軍及側翼,傾盡全力對在野黨發動一場堅壁清野的戰爭。但這已不是與在野黨爭政權,其作為已經威脅台灣民主的存續。

公投的幾項議題原本就是可以理性地用科學和數字辯論,卻被無限上綱到抗中保台,對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專家趕盡殺絕,讓台灣失去公共政策的討論空間。繼關閉中天電視後,NCC再秀下限,對媒體出現「議顏堂」的亂象置若罔聞,台灣的言論自由成為裝飾品。

我們可以責怪在野黨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失去司法獨立與言論自由,政府就缺乏制衡的力量。沒有制衡的民主就不能稱做民主,有投票權也沒有用。因此越來越多人失去對政治的關心,甚至對民主失去信心,我們從最近的投票率就可以見到這種隱憂。

國民黨和民眾黨一心盤算2022的地方選舉,但是如果民眾對政治感到失望,對不公平的競爭感到無力,就算2022年地方選舉複製2018年的成果,所得到的結果也就如同今日一般。雖然有幾個地方諸侯,但也成不了氣候,對於許多重大政策和政治亂象起不了任何作用。今日台灣政治真正的危機,不是外部的威脅,不是政黨有沒有輪替,而是民主規則已經嚴重被破壞。

所以在野黨必須一方面喚醒民眾對民主的熱情,一方面表現合作推動政黨輪替的決心,才能贏得更多的支持者。如果只想到打自己的小算盤,沒有共同努力2024的格局,更不會有2022的機會。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國民黨 #2022 #民進黨 #台灣民主 #在野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