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以特使身分25日率團飛往宏都拉斯,出席新任總統卡蕬楚的就職典禮,使得原本例行、儀式性的慶賀活動顯得格外敏感,除了顯示民進黨再度執政,台灣對外關係更趨嚴峻之外,對尋求政治巔峰的賴清德而言,則是考驗的開始。
此次賴清德在副總統任內首度的出訪缺乏天時、地利因素配合,至於人和則考驗他是否能創造機會,展現未來問鼎國家元首的「總統風範規格」。由於Omicron變異病毒席捲全球,此次行程壓縮到6天5夜,限縮賴清德與代表團的揮灑空間。據報導,因疫情的關係,賴清德過境東岸紐約的行程很難安排,因此去回過境美國只能選擇洛杉磯與舊金山。
我國的總統或副總統出訪一定會將「過境外交」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這才是訪問成功與否的指標。但此次由於疫情,賴清德無法與美國政界人士面對面互動、參加僑宴,展現他的國際視野、外交手腕及親和力。即使在宏國,由於空前嚴苛的「防疫三原則」限制,除了地主國主辦的就職大典、國宴及少數拜會行程外,賴清德與台灣代表團幾乎與外界隔絕。
美國的《台北法案》曾令民進黨政府過於樂觀,以為美國強力介入將可確保台灣的邦交無後顧之憂。但去年12月尼加拉瓜突襲式與台灣斷交,令台灣措手不及,為避免骨牌效應,穩住僅存的14國邦交更形重要。
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卡蕬楚在競選時就信誓旦旦說,當選後外交關係將轉向北京,在美國的努力及壓力之下,目前打消此意,但不保證未來不會鬆動。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及瓜地馬拉同屬「中美洲北三角」國家,貧窮、貪汙腐化、暴力及大量移民湧向美國是共同特徵。薩爾瓦多於2018年與台灣斷交,宏國及瓜國的邦交也響起警訊,引起台灣高度關切與憂慮。
在此龐大壓力下,外交部日前冒著可能牴觸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風險,支付瓜地馬拉在美國遊說每年90萬美元加上額外「合理支出」的費用,以及這次大陣仗出席卡蕬楚的就職大典,就是要達成「深化邦誼」目標,但執行起來充滿挑戰。
台北政壇傳言蔡總統派賴清德擔任特使是「挖坑給他跳」,這種「陰謀論」過於偏激,但未來2年中,如宏國邦交有任何風吹草動,政敵把帳栽在他頭上卻不無可能,因此,賴清德此行為國、為己任重道遠,絕不能等閒視之。
賴清德此行雖有風險,也有亮點,不但將與美國特使、副總統賀錦麗同台,更可進行實質、有意義的互動。媒體多以「巧遇、寒喧、同框」形容可能的「賴賀會」,但這種互動只有象徵意義,無助深化雙邊關係,反而凸顯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只是表象。
其實,美台高階官員在共同場域自然互動乃水到渠成之事,關鍵在於雙方是否有意願進行實質對話,並於事前規畫安排,這才有助於提升雙方關係。此外,除了具備總統風範,美方的認同往往是台灣領導人的必要條件之一,賴清德出訪固然任務艱鉅,潛在風險頗高,但也可為將來爭取大位創造更有利的機會與形勢,成果如何,台灣政壇都在密切注意。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