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給予烏克蘭東部鬧獨立的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外交承認後,俄羅斯總統普丁進一步授權在烏東頓巴斯地區執行特殊軍事行動,俄軍隨即對烏克蘭展開攻擊,首都基輔等多個城市傳出爆炸。這是二戰後歐陸最嚴重的戰事,普丁步步進逼,歐美應對無力,烏克蘭只能任憑宰割,赤裸裸地向世界示範了強權可以如何為所欲為,國際秩序已經被改寫了。

國際秩序 已被改寫

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線,是烏克蘭在2019年修憲,將加入歐盟與北約寫入憲法,觸犯了普丁的逆麟。大局勢而言,普丁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在血緣文化上系出同源,又是俄國與北約間的重要緩衝,加入北約等於讓飛彈直接擺到俄國門口,對俄國的尊嚴和安全都是一大打擊。問題是,北約無意攻擊俄國,甚至還因為顧及俄國,一直拖延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事,但普丁仍斷然揮兵烏克蘭。

因為,普丁覺得此事他做得到,代價也承受得起,而誘使他採取行動的,是目睹美國勢力一步步衰弱,既沒有再投入另一場海外戰爭的意志,更不敢和核武國俄羅斯真的開戰。去年8月美國灰頭土臉撤出阿富汗,12月普丁就拉出10幾萬大軍到烏克蘭邊界,難說二者沒有關聯。事實上,普丁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就嘗到了甜頭,因為歐美和國際社會只是進行些制裁,其餘什麼事都不敢做。普丁把克里米亞的成功經驗複製到烏克蘭,真的很讓人意外嗎?

一般人常嘆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就當前的國際政局而言,是長期的安逸與優越感限制了西方世界的想像力。自從蘇聯解體東歐紛紛投入歐盟後,西方國家自認打贏了對俄國集團的對抗賽,從此世界從兩極變成美國單極獨霸。但是,世事不會就此定格,如今俄國重新盤整成長,中國更是在經濟、科技與軍事上都建立了與美國叫板的能力。相對地,美國因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耗損大量資源,民意不想再承擔世界警察的角色。這次烏克蘭危機,美國總統拜登就講明不會軍事介入,歐盟國家距俄國近,更是不想和俄軍交火。既然歐美都不敢攔,普丁就不客氣了。

當然,國際社會抨擊,若任由強權決定小國命運,無異鼓勵大欺小,國際秩序將徹底顛覆。問題是,國際間再怎麼群情激憤,再怎麼經濟制裁,只要普丁覺得代價他承受得起,烏克蘭的命運就任由他宰割了。他如果覺得占了頓巴斯地區就好,戰火就止於那裡,他如果想拿下整個烏克蘭,烏克蘭就陷入危殆。烏克蘭若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打敗敵人,就不要冀望外國的支援,因為友軍不會來。

靠人撐腰 戰火回擊

烏克蘭自從橙色革命之後,雖說走向民主化,但政治內鬥頻仍,親俄與親歐派不斷角力,背後當然有俄美的黑手在攪動。直到今天,烏克蘭都沒有對自己身處的國際政治現實有深刻理解,認為拉歐便足以抗俄,沒有意識到,到了真正生死關頭時,西方不會為了烏克蘭與俄國開戰,烏克蘭卻必須承受全部的後果。

俄國併吞克里米亞、支援烏東分離,讓烏國民眾更加反感俄國,但對於如何應對隔鄰這個虎視眈眈的大國,烏國政治人物卻沒有籌謀出一個可以降低緊張的和平策略。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原是演員出身,毫無政治能力,偏偏遇上前所未見的亡國危機。如果烏克蘭能早點認清形勢,借取當年的芬蘭模式,與俄國取得可以和平共處的共識點,或許就不會像現在得面對炮火侵略了。

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大國不仁,別人拿他沒皮條;小國不智,那就是自己找死。國家和人一樣,都必須為自己的命運負責。普丁已經向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示範了,強權角力爭到極致時,不敢開火的就會被吃定。拜登避免美俄開戰是理性的決定,但賭定美國不敢開戰而為所欲為的普丁,一樣是做了理性判斷。台灣不是烏克蘭,台灣實力更強,有海峽天險保護,對美國而言台灣更重要,但台灣仍然要記取烏克蘭的教訓,認清現實,以智慧尋找和平生機,不要想靠別人撐腰,那是對自己命運的不負責任。

#中時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