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料到烏克蘭還挺能打,普丁的「三日亡烏」計畫破功,烏國軍隊非僅沒有斷訊、機場失而復得、政府官員也沒逃亡、更甭說成立魁儡政府。一般觀察家咸認,烏克蘭多虧了現任的總統澤倫斯基。

美國本來看衰烏國戰情,開戰之初即已準備好助澤氏逃亡,以免遭俄軍「斬首」,不過,澤氏婉拒了,他說「我要的不是搭便車,而是彈藥」。

「蔡英文們」還真說對了,今日的烏克蘭不是明日的台灣,烏克蘭軍隊能打,不代表國軍扛得住;烏國官員堅守岡位(雖然國會議員跑了一大半)不代表台灣官員也能不動如山;別人家的總統不落跑,不代表咱家總統也能與百姓共存亡。既然政府一再告誡今日的烏克蘭不是明日的台灣,所以發生在烏克蘭的精神一點也不能代表台灣精神,是這樣的概念嗎?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烏國好的一面我們應當效法,烏國軍隊能打、政府官員能夠堅守、國家領袖不願搭便車......都是一面鏡子,至少目前保住了自己的國家。我們真心期盼:「今日的烏克蘭即明日的台灣」,都能夠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烏克蘭 #烏國 #能打 #軍隊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