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歎息,台灣「閒錢太多、投資太少」成經濟隱憂。從2000年統計至2021年,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約3.83%,其中,民間消費貢獻了1.22%,淨出口貢獻了1.79%;相較之下,過去20年間,台灣的公共支出平均每年成長僅0.07%,對整體經濟成長的貢獻占比,僅約3%。原因或在於台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無論學界或公部門,對「政府花錢」的立場都相對保守。
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經濟發展模式可謂百花齊放,深圳飛速發展靠的是珠三角區位和特區政策、互聯網經濟。合肥發展被冠上「賭城」稱號,除了政府的魄力和嚴密調研之外,也靠「賭性」堅強。學者分析合肥在城市GDP排名躍升原因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全省的人口紅利,再有就是闔城上下孤注一擲的「合肥模式」,賭科大、賭京東方、賭長鑫。相對於台灣經濟的低迷,政府守成有餘創新不足,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做政治攻防,經濟建設只能淪為跑龍套。反觀對岸的內陸城市合肥,2000年GDP總量325億元(人民幣,下同),在內地城市中排名80位,到了2020年,接近萬億GDP排名全國前20。台北過去只是對標上海,所以柯文哲有雙城論壇,看來我們不僅僅要學上海,還要學合肥。
合肥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大建設、大拆違(拆除違建)、大招商政策,優質的基建與優惠的招商政策,為合肥引來了三洋、格力、長虹等一大批大型家電企業設廠,讓合肥一躍成為了中國三大家電製造基地之一,人稱「北青島、中合肥、南順德」。2007年合肥市投入年財政收入的80%經費與京東方合資建廠,並且幫助他們籌集更多社會資金,給予新廠補貼和稅務優惠。當時京東方企業連年虧損,這場合作不被看好,合肥市政府扛住壓力。大陸股民和業界覺得合肥市有病,其他地方政府覺得合肥市傻,招個商下這麼大成本,最後讓罵聲停止的不是公關刪帖,而是數據。
2010年中國大陸第一條第6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在合肥正式量產,同年合肥市GDP總量2702億元,中國大陸城市中37名,是10年前的8倍。2020年,北京、武漢、湖州三城先後爽約了對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蔚來的投資,只有合肥向蔚來中國張開了懷抱,就像對當年的無家可歸的中科大、京東方六代面板生產線、兆易DRAM研發專案一樣。4月合肥出資百億,蔚來中國官宣落戶;5月德國大眾決定10億歐元入股合肥車企江淮汽車、11億歐元入股合肥電池廠家國軒高科。蔚來、大眾、江淮、國軒,一個數千億產值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呼之欲出。
從合肥模式看今天的台灣,在合肥投資京東方的時候,台灣早幾十年已經有李國鼎等國之重臣引進張忠謀,打造今日的護國神山台積電。而當前台灣閒錢太多、投資太少,名為前瞻計畫的基礎建設方案淪為民進黨派系分贓的「錢瞻計劃」。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果我們選出來的政治領袖是花80%的精力在經濟而非政治,那台灣會不會更好?台灣真的應該從新做起好學生,學學合肥!(作者為廈門大學金融學博士研究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