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地方大選的時間越近,民間呼籲藍白合、在野大聯盟的殷殷期盼越發擴大,原因無他,眼看台灣政局一大兩小的政治板塊趨近閉合,兩小之間一加一都不一定大於二,但兩小如不相加肯定各自小於一。即便如此,藍白合仍然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識者志士莫不跺地嘆息。
兩黨高層對在野合作至今仍是一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態度。是真有本錢不合作?還是各自透過不合作也能獨活的態度在爭取最多的籌碼?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兩黨黨主席實質已進入主席保衛戰,朱立倫在黨內人望不孚,如年底一戰寸功未建,甚至失地失人,縣市長丟光、從政黨員出走,黨主席再做下去也失去意義。
柯文哲也好不到哪,一旦選擇年底避戰,持續遐想著2024,緊抱與能力不可及的政治抱負,在年底決定「對著國民黨幹」自行推人,則年底民眾黨縣市長席次掛蛋,市議員以降寥寥數席的結局可期,屆時市長位子不再,政治生命進無步退無路,綠營笑看柯文哲變成政治糟老頭坐困愁城的畫面必然成為事實。
柯文哲須有自知之明,比民眾黨還要強大百倍的一人政黨—親民黨得以在政界存活,靠的是宋楚瑜擁有擔任省長以來,遍布全台數以百億計的政治人情債,以及豐沛的政經資源在支撐。相比宋的廣施恩惠,柯在全台各地恩惠未施,沒有宋的百億人情債、政經資源,靠「一張嘴」立足政壇已是現代政界奇蹟,還能延續多久?只有天知道。
解鈴還須繫鈴人,能解決藍白各自政治困境的,不是別人,正是兩黨現任黨主席自己。更何況兩人也身陷泥淖,稍有不慎就將淪為過氣的政治人物,何來口氣言勇?朱、柯兩人如識時務,不如奮勇敢為天下先,連袂宣布投入年底地方大選,「南朱高柯」台南由朱立倫領軍、高雄由柯文哲掛帥,在一片慘綠的南台灣殺出一片藍海。
兩人選市長既是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對黨內同志與支持者都能起到極大鼓舞人心的效果;更是釜底抽薪、起死回生的政治生命復甦術,兩人選輸了也是贏,朱進可攻2024正副之位,退可守黨主席扮演吳伯雄2.0;柯文哲進可挾大義名分要求藍白共推正副總統人選,退可為民眾黨爭取更多立委席次,豈不妙哉?
兩人如肯照劇本演出,肯定是2022最振奮人心的政治新聞,也是民進黨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南朱高柯」為何足以讓綠營瑟瑟發抖?道理在於:
一、民進黨執政竊佔權位不思百姓疾苦。如今通膨物價高漲不見緩和,油價上漲房價攀高,緊接著電價與健保費也蠢蠢欲動,官方宣傳去年GDP破三萬創歷史最高,但多數人民根本沒有享受到成果,財富分配不公又加以政府牢牢掌握媒體與網路等宣傳工具,對人民進行「認知作戰」,製造島內一片祥和的虛幻假象,人民豈會不知?只是人在囧途,在野又不知進取,只能期待有所轉機而已。
二、選舉一到,台灣人最愛看熱鬧。2018上半年,人民同樣處於愁雲慘霧的心情,彼時執政黨修惡勞基法、「東廠」鬧劇、食安危機等,人民心生厭惡卻無能為力。豈料出現韓國瑜打破僵局,韓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成為民眾日常,選舉頓時熱鬧起來成為全民運動,結果讓民進黨慘敗而歸。如今朱、柯兩人如能摒棄己利成見,合手在年底來一場大鬧天宮的政治運動,占優勢的一方最愛穩、最怕動,越熱鬧,民進黨越擔心、越危險,這是柯文哲最能發揮優勢的局面不是嗎?柯只要信手捻來各種漲價的民怨,還怕沒有迴響?
一旦「南朱高柯」成形,會不會成為雙颱「藤原效應」的政治版「朱柯效應」,形成足以撼動綠營執政的完美政治風暴?想像在六月後全國的市街鬧區,一一掛起朱、柯兩人加上國民黨、民眾黨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暨代表、村里長等候選人三人合照的「合體看板」,不多,最少十萬張起跳,朱、柯兩人必將成為全國最富知名度的看板人物。兩人也不必故步自封坐守台南、高雄,攜手一起「全國跑透透」替選舉同志造勢,除了綠營眼紅誰曰不可?
屆時兩人政治行情由黑翻紅,藍白兩黨也能重獲新生,兩黨以藍白席次最大化為前提進行合作,不怕餅做不大,就只怕餅不分人吃,朱、柯將成為2022最大贏家,如此願景美得教人不敢直視,朱、柯兩人就不要再遮著眼睛說看不見光明了。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