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曾在《浣溪沙》裡面寫到:「雪沫乳花尋午盞,寥茸篙筍試新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每每讀到這首詞,便倍覺人間煙火的小美好,一粥一瓢飲也會流淌出滿滿的詩意。都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卻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回到台北的當天晚上已是深夜,回家途中看到涼麵鋪隱隱約約還閃著暖暖的光,便立馬下決定下計程車去買了兩盒涼麵。

這個最能緩解鄉愁的味道,每每回來都是老公必點無疑的。樓下的公園透著微弱的燈光,卻未曾感覺絲毫的疲倦。

嫁來台灣這些年,口味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曾經的無比嗜辣,如今已然升級成了一枚大寫的吃貨,連舌尖上的味蕾也開始滿血復活起來。

隔天清晨還沒看早班新聞,便迫不及待地下樓去買了鹹豆漿和蛋餅還有烤吐司。這個是台北人最愛吃的早餐之一,也是最具備古早味的一道美食。

也許,台灣的吃文化是赫赫有名的,但不是隱遁在喧鬧的夜市,而是飄散在安靜的巷弄,亦或是擺在尋常人家的餐桌。

婆婆是個名副其實的廚藝達人,她做的每一道菜都可堪比大廚的作品。天南海北的做法都瞭如指掌,早些年也正是這個技藝陪伴著她熬過了最黑暗最絕望的日子。

全家人都愛吃她做的,連寶貝回來之後明顯沒有在深圳那麼挑食了,同樣是虱目魚和鮮蚵她喜歡吃阿嬤做的。

當她端著那一鍋熱氣騰騰的豬腳麵端上來的時候,氤氳的香氣在整間屋子瀰散開來,瞬間嗅到到了人間煙火的滋味。

醬色飽滿的豬腳顯得特別的Q彈,鹹甜適宜,入口即化,一點兒都不覺肥膩。全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麵,邊看著電視裡的新聞節目甚是熱鬧。

都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重點不在於「清」,而在於「歡」。我們可以從政黨人物,到國際時事,再到社會現狀,各抒己見,侃東侃西。

無論是批判,亦或是感慨,還或無奈,甚至是不滿。無論結論如何,但這或許就是團圓的樂趣所在了吧,實屬一種平平淡淡的小確幸。

那看不見的紐帶啊,將彼此的心緊緊地綁在了一起,然後再各赴天涯各自安好著。即使跨越海峽兩岸,依然能夠感受到家的溫度。

林清玄在《心的菩提》中,把「清歡」說成「清淡的歡愉」,很是贊同,人世間最為真切的不是大喜大悲,而是那些看似寡味,實則真切的「清淡的歡愉」。

總覺得他的說法像個獨特的詩人,還有些許的禪意。在追名逐利的當下,「清淡的歡愉」似乎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這段回台北的時光,讓我恍然領悟到或許在紅塵裡做一個佛系中年並非易事。但生活往往本質就是如此,返璞歸真的人間煙火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佛說,素心從簡,待蓮花開盡時,便是人間清歡!(羅小可/一個嫁到台灣的媽媽)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眾號)

【徵文啟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

#清歡 #人間 #人間煙火 #台北 #蛋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