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8日舉行視訊峰會,美方承諾未來將做到「四不一無意」,包括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 、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以聯盟壓制中國、不支持台獨,以及無意與中國衝突。」但是拜登的承諾就真能讓美國不再挑戰或掏空「一中政策」?
嚴格說來,除了「不支持台獨」之外,其他四點都和「一中政策」沒有直接的關聯,而是從美中兩國的大格局著眼。拜登的承諾顯然和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14日在羅馬的會談有關。「 四不一無意」正是習近平希望拜登能夠在視訊峰會上對中方做出的承諾。
為何北京希望華府能做出與「一中政策」表面上似乎無關的承諾?經過反覆的討論與驗證,北京發現「一中政策」在過去50年從鬆動、調整到掏空,主要是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所造成。美中兩國之間的高度競爭,主要是中國崛起與美國相對衰退所致。美中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小,導致美國國內逐漸形成一種「反中」的情緒,甚至演變成一種意識形態。
在兩黨一致的「反中」思潮之下,台灣就成為美國愈來愈重要的一枚棋子。這兩者一結合就成為「反中挺台」的強大力量。這股力量的威力從歐巴馬總統第一任期已經出現端倪,反映在美國「再平衡亞洲」的戰略之上。川普能在2016年選上總統,也和這股強大的「反中挺台」力量有極為密切的關係。這也是川普還未進入白宮就先挑戰「一中政策」的主因。
楊潔篪兩度訪美,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暫時擺平「一中政策」的爭議。但是,由於「反中挺台」的勢力仍然龐大無比,「一中」爭議的引信並未真正拔除,美中競爭的態勢日益嚴峻,加上美國的選舉考量,川普政府在各個領域開始挑戰中國與「一中政策」。
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政府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並採取「聯美反中」政策,加上美中競爭日趨激烈,促使習近平大幅更動涉台政策的人士,逐漸從中美與國際大格局來審視台灣問題。北京顯然認為,台灣問題仍然重要,更是美中兩國之間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但要解決台灣問題卻不能只從兩岸關係來看台灣問題,而應從中美兩國與國際更大的格局來因應台灣問題的複雜性。
這次拜登提出「四不一無意」的承諾,顯示北京經過數年努力,終於在認知上找到了相對正確的方向。不過,方向正確並不表示拜登的承諾就能有效約束美國不再繼續挑戰「一中政策」。以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來說,就是一種「牙疼咒」,因為「新冷戰」是一個定義的問題。北京可以不斷批評華府老是以冷戰思維處理國際大事,但美國卻永遠不會承認自己在打新冷戰,最多只會承認美中進行高度競爭而已。
同樣地,美國也永遠不會自認在尋求改變中國政治與經濟體制,但卻會不斷通過批評中國大陸違反民主與人權的立法行動與制裁進行制約。儘管拜登承諾不尋求透過聯盟壓制中國,但是美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開始以打群架的方式來制約對手,未來也不可能改變此一行為模式。
從尼克森以降的歷任美國總統幾乎都說過「不支持台獨」之類的話,這次拜登也不例外,但是只要華府有意挑戰「一中政策」,總是可以想到辦法達到目的。至於拜登所做不尋求與中國衝突的承諾,當然也只是場面話。事實上,美中兩國只要繼續競爭,就會有矛盾與衝突,即使設立許多「護欄」,最多也只能不讓競爭演變成戰爭而已 。
由此觀之,雖然習近平從拜登口中得到了「四不一無意」的承諾,可以作為未來中方針對俄烏戰爭調整立場的下台階,但只要美中競爭態勢不變或加劇、中國崛起趨勢不變甚至「東升西降」速度增快,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日益嚴重,以及國內兩黨一致的「反中挺台」思潮不變,美國就不可能放棄打「台灣牌」,挑戰甚至掏空「一中政策」。
(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