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選舉,蔣萬安與黃珊珊的支持者的確有流動性;但藍綠白的「三腳督」與過去不同,棄保效應很難發酵。

從1994年陳水扁少數當選台北市長之後,「棄保」就成為選民的自發性動作;分裂陣營的兩位候選人,誰落後誰就會被邊緣化,而另一陣營的對手則是要「拉低打高」,製造平衡。

但過去的三腳督,不論是1994年的黃大洲、趙少康,或者2000年的連戰、宋楚瑜,支持者都是藍營屬性;民眾黨的目標群眾則是「討厭民進黨,又投不下國民黨」,根本上就與國民黨不同陣營,也就無棄保可言。

再加上民眾黨成立不久,沒有太多「被討厭」的機會,在反對民進黨的板塊裡面,只有因為「也討厭國民黨」而去支持黃珊珊,不太會有人因為「討厭民眾黨」而改支持蔣萬安。藍營再怎麼攻擊民眾黨,也很難讓黃珊珊的票源回流。

選民還會考量台北市長選舉對總統大選的影響:蔣萬安贏,表示2024國民黨可以直接碾壓民眾黨;蔣萬安輸,民眾黨在2024就擁有話語權,有與國民黨協調的籌碼。

既然2022與2024存在連動關係,蔣萬安就不可能切割國民黨。重點已不是民眾黨/黃珊珊差不差,而是國民黨/蔣萬安好不好;國民黨夠好,才能讓民眾黨沒有存在的空間。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民眾黨 #國民黨 #蔣萬安 #黃珊珊 #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