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新冠本土確診病例數爆增為1209例。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在本周二新增551例本土確診病例時表示,這個月底單日破千,「幾乎一定會發生」,沒想到破千的時間比他的預測來得更快更猛;事實上,擔任防疫指揮官2年多來,陳時中對疫情的研判幾乎都落後現實。
另一個也同樣常常預測掉漆的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他在接受親綠名嘴訪問時表示,預期豬肉、肉雞的價格將會上漲。其實早在上月中旬,冷凍食品公會就曾發文給農委會,提醒近期雞肉供給將出現短缺;公會希望政府趕緊研議必要的措施穩定雞肉價格。
不知道當時農委會是不是把公會的公文直接冷凍起來不管,才會毫無作為,甚至1個月後才告訴民眾,雞肉價格要漲囉!身為農業最高主管,陳吉仲對價格變動的感受也未免太遲鈍了吧!
冷凍食品公會之所以會「預知」雞肉將出現供給不足、價格上漲問題,是因為雞蛋價格從去年11月開始飆漲,到了12月下旬漲到了34.5元,接著春節雞蛋需求大增,但農委會卻沒有採取任何平衡供需的措施,放任國內陷入缺蛋危機。公會知道缺蛋危機之後就是雞肉供應量不足,但農委會顯然不知道,因此公會才會急得趕快發函提醒農委會。
俄烏戰爭2月24日開打,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3月初發布報告指出,全球糧荒問題將更為加劇;聯合國農糧組織3月中報告也指出,糧食價格將上漲8%至22%。而後,陳吉仲在面對國際小麥價格上漲的問題時,呼籲民眾可以改為多吃米飯,被立委批為「現代晉惠帝」,陳吉仲辯稱,國際小麥價格大漲,國人本來就應以米食替代昂貴的小麥製品,認為自己並沒有說錯。
問題是,並不是只有小麥製品漲價,各類食品的價格都往上飆了。主計總處剛發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27%,創9年半以來最大漲幅,國內通膨壓力持續升高。其中,漲幅達5.26%的外食類,創下159個月以來新高。另外,蔬菜類的價格更是上漲了24.35%,難道陳吉仲又要叫大家少吃菜、多吃肉嗎?但陳吉仲不是說,豬肉、雞肉要變貴了嗎?那民眾到底可以吃什麼?
蔡政府習慣粉飾太平,面對執政出槌,官員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刻意淡化,讓民眾以為沒什麼問題。於是,陳時中保守預估疫情的發展;陳吉仲對國內糧食價格的變動後知後覺;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台灣絕無缺電問題;外交部長吳釗燮說不能使用「中華民國」,只可以用「台灣」名義參與在邦交國帛琉舉行的「我們的海洋大會」(OCC),是一大進步等,真是見鬼了!
因為執政者不願正視問題,才會一而再、再而三錯過可以修正、調整、改進的機會。新冠疫情已延燒2年多,從疫苗、快篩試劑、PCR試劑到藥品,陳時中一路落後部署,陷國人於染疫風險中;疫情加上俄烏開戰,讓糧食自給率本來就過低的台灣面臨糧價高漲的考驗;電力不足、外交困頓更是昭然若揭,但官員如酒囊飯袋,天天虛應故事、謊話連篇,可悲復可恨。(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