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孕育於避免市場失靈以及政府失靈,「韌性社區」則是當前全世界主力推廣的概念。觀諸台灣許多公家機關都有「韌性社區」的文圖,「防災」斗大字樣清晰可見,但若以此檢驗當前的防疫處境,顯見「防災」似乎不包括大規模傳染病?
「韌性」一詞源於工程概念,之後應用於生態學中,強調認為生態系統乃多重穩定的動態系統。韌性於社區治理,強調系統在主動抵禦災害時,能保持基本功能與結構,迅速分配資源並恢復正常,能透過應災而學習主動創新。換言之, 韌性社區強調不依賴外界援助去協調和預判災害的能力,同時在災害前準備、災害中應急和災害後恢復,並依靠其自身的空間環境和社會構造維持和恢復功能。強調生活正常運轉的「與病毒共存」,顯然與韌性社區理念相互輝映,但端視台灣現在的社會防疫情境,韌性社區尚且還有一段路,豈能令人不憂心?
「與病毒共存」,說穿了,就是「平疫結合」。依此,韌性社區應滿足人們平時和疫時的生活需要,如問診、飲食、生活必需品、體育鍛煉等功能。這樣的社區發展必須有物質性與社會性等雙重要求。
物質性,強調社區中的客觀載體,韌性在於「空間韌性」、「設施韌性」以及「環境韌性」。「空間韌性」,指的是社區中能發揮抗疫作用的空間,包括疫情應急疏散通道和隔離空間、疫情緊急物資儲備空間等韌性。「設施韌性」,強調社區中能發揮抗疫作用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各類基礎和附屬設施,對公共衛生設施的防疫韌性,尤為重視。「環境韌性」,意在社區中能發揮抗疫作用的環境,包括容積率、綠地率、建築密度和社區通風條件等。
社會性,是社區住民日常生活與物資空間的互動,韌性有「社會治理韌性」、「社會資本韌性」。「社會治理韌性」,強調社區防疫工作各級各類的組織,包括管理機構、自治機構,性質上更有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與社會組織、住民團體等,所有組織一起討論並做出因應防疫的作為,監管與審核更在其中。這一環節至為關鍵。「社會資本韌性」,在於社區在防疫能力和疫情後恢復能力的潛質,包含社區內經濟程度、住民的文化素質其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意識和技能等。 從物質性的韌性角度來看,台灣疫情緊急物資儲備顯然還是不足,2021年已經爆發出民眾大排長龍購買口罩、疫苗量不夠且品種選擇稀少的問題;2022年還在重複相似的情況,這次的人民排隊等候對象變成價格不低的快篩劑,抵抗力弱兒童得再次面對疫苗量不足、種類稀少且品質令家長憂慮的窘境。前述的人潮排隊等候,顯然就是群聚,政府在物資管控上一樣面臨分散布局的空間規劃,如何分散人民流量且保持社交距離對病毒的傳播甚為重要。現今工商社會,藥局多在商圈,許多社區也是複合型社區,物資採購集中在暫時不開放的管制區域是其一方案。耑此,人民或有不便,但基於公益原則與比例原則的政府限制人權作為,自符合憲法第23條:「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合理利用社區內的開放空間,在疫情中布置防疫設施和臨時防疫站,完成測體溫、消殺、發放防疫物資和安置臨時隔離站等一系列防疫措施,也是政府可做。在社區配套設施建設中重視公共服務設施的利用,一方面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各項配套設施,另一方面,可緩解大中型醫院在疫情期間的接診壓力,使居民在社區內得到檢測和篩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率。顯然,台灣當前醫療體系瀕臨崩潰的壓力,2021年發生過,如今2022年又再次重演。吾人不免懷疑,所謂的「動態調整」其實是被動地因應疫情發展。換言之,從原本的「不普篩」到後來的「類普篩」甚至宣告「與病毒共存」,其實並非「韌性治理」所強調的主動抵禦。歷經2021年5月的疫情,政府應該是從經驗中獲取總結與改善才是。
從社會性的韌性角度來看,基層防疫有賴公民社會相關組織與政府一起齊心協力討論以及因應。問題是,吾人只見人民被動地等待政府的政策出台。從里民大會、里長到區分所有權人大會、管理委員會等,似乎看不到基層自治啟動防疫作用。2021年5月的「萬華獅子王」也揭露了社區經濟發展程度、流動性人口與住民素質的重要性。整體而言,基層自治的啟動,可以培育個人端的防疫能力,對於防疫科學資訊的傳播、防疫政策的人權考慮以及防疫效果的落實,至為關鍵。可惜的是,從2020年初疫情爆發迄今,台灣早已有了學習的時間與各國範本,但始終未能落實在這一環。
韌性的治理必須強調整體性,思路必須從應急處置轉向全週期治理。全週期治理,包括災害事故發生前的預警研判和準備、災害事故發生中的應急執行和救援以及災害事故發生後的恢復重建以及總結;另一方面,治理的過程上,包括多元化的治理主體合作以及協調、規範化的運作、內外部環境的優化等。特別一提的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防疫成績讓美國成為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其為人所詬病之處,就是政治凌駕科學之上所造成的輕忽與怠慢。因此,吾人衷心希望,台灣的疫情治理,從中央到地方、公部門到私部門等,少一點選舉算計、政治權謀,多一點科學與民生福利。(作者為龍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