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黃介正透露,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確定6月1日訪美,除替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外,也將與美國智庫學者和美方印太事務重要主管會面。朱立倫歷經一連串挫折後,是否仍有角逐大位之心,此行是否為2024大選布局,外人不得而知,他本人也避而不答,但此行若能重建國民黨和美國的互信,讓美國不反對國民黨重返執政,應該就算是成功。要達成這個目標,朱立倫應該釋放什麼訊號?
扮演和平的角色
根據3月中旬「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和「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委託的一份民調顯示,歷經俄國入侵烏克蘭戰事,共軍一旦侵台,高達7成民眾願意挺身一戰。但7成7民意認為兩岸應該維持和平,力主應該「抗中保台」的只有16.1%,可見多數民眾有保衛台灣的決心,但和平仍是主流民意。保衛台灣不分朝野,但多數民眾不贊成「抗中保台」路線,這正是國民黨應該向美方表達的立場。
2月底,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舉世震驚,但是多數民意並未因而對兩岸和平失去信心。根據前述民調,超過6成(61.1%)不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論調;另外有62.4%不認為烏克蘭戰事爆發,可能加快北京統一台灣的步伐。事實上,俄烏衝突持續延燒,但未見大陸提升對台戰備的動作,和平統一仍是官方一再宣示的基本立場。兩岸關係雖然仍處在冰點,陸委會與國台辦不時針鋒相對表態,但未見實質的對抗動作。國安局長陳明通3月間於立法院備詢時表示,俄烏戰爭給北京相當程度的警訊,就是不能輕易發動戰爭,他同時強調,蔡英文總統任內不會發生北京攻台事件,暗示台北不會冒進。
隨著俄烏戰事長期化,美國結合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並大量援助烏克蘭。美國與歐盟也一直要求北京表態不支持俄羅斯,最近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亞洲刻意漏掉北京,代表歐洲大國對中政策的轉向,不少評論認為俄烏戰爭的爆發,象徵「新冷戰2.0」的開始,世界將重新回到兩極對抗的格局,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同盟對抗中國與俄羅斯的「中俄軸心」。那麼,處於兩大陣營邊緣、居於圍堵中國第一島鏈戰略地點的台灣,其危險性不言而喻。去年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就以「台灣: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作為封面標題,若世界格局真的回到冷戰兩極對立,兩岸和平的壓力將有增無減。所幸中國經濟融入世界體系太深,「新冷戰2.0」將以「安全對抗、經濟合作」為主軸,與舊冷戰不同。台灣有經濟優勢,在兩大陣營接觸點上,安全議題上可能無能為力,但在經濟議題上卻可以發揮優勢,扮演有利和平的角色。
重回執政的核心
但台獨是和平的不確定因素,也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神經。從3月拜習第2次視訊會談,到日前中美兩防長通話,中方都要求美方信守「四不一無意」的承諾。拜習第2次視訊會談後,根據白宮發布的新聞稿及資深官員簡報,拜登重申美國對台灣政策沒有改變,承諾「以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指引的一中政策」,強調美國持續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
民進黨不會輕言放棄台獨神主牌,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否定中華民國,追求制定新憲法與獨立建國,對台灣內部團結與區域和平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蔡總統因而知所修飾。民進黨二度執政後,川普開啟中美貿易戰,兩國關係急遽惡化,卻讓民進黨操作「抗中保台」的空間更大,但追求和平、維持現狀仍是台灣民意主流。蔡英文政府主張兩岸主權互不隸屬,違背憲法與相關法律,不但形成兩岸交流無法推動的障礙,更成為中美關係的潛在性威脅。
國民黨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應該提出合憲合法、符合主流民意的主張。朱主席此次訪美,外界不免有去面試的遐想,其實更重要的是為國民黨重回執政鋪路,與美方溝通,強調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才能行穩致遠,在強化國防的同時,反映追求和平的民意,保障台灣人民的安全、和平與發展。當前國際局勢未必不利國民黨,國民黨若能提出務實的兩岸政策,讓大陸和美國都可以接受,2024未必沒有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