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演出的Audi奧迪廣告影片《人生小滿》,因涉嫌抄襲在大陸引發熱議,此事件暴露了網路原創內容保護的痼疾。尤其在短視頻影音海量流行的現在,影片創作相較於文字版權保護,由於傳播主體更廣泛,在鑑定等方面更複雜,還需要立法、行政、網路平台、業者與社會公眾等各方共同努力。

懲罰性賠償制 重要突破

奧迪廣告抄襲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品牌廠商將廣告項目分包的過程中,品牌方與廣告代理公司的內部審核機制不完善;另一方面,顯示了行業生態的亂象。近年來,對網路原創短視頻影音作品的「直接搬運」式侵權,以及對原創影視作品進行所謂「二次創作」剪輯等侵權行為,屢見不鮮。

侵權亂象與大陸短視頻影音行業爆發式增長息息相關。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大陸網路影片(含短視頻)使用者規模達9.75億,其中短視頻使用者規模9.34億,占網民整體的90.5%,也就是說有9成的網民在抖音、小紅書、Bilibili等網路平台開設帳號。短視頻影音行業迅速成為大陸數位版權及網路文創產業的新增長點,與電子商務、廣告營銷、付費知識等領域不斷融合,而相關法律細則、平台審核機制、行業共識等卻仍顯滯後。

北京互聯網法院今年4月公布數據顯示,涉短視頻影音著作權案件收案數量逐年增加,2021年是2020年的近2倍。《2021年中國短視頻版權保護白皮書》指出,短視頻影音版權難點問題多,比如「二次創作」短視頻的版權問題複雜,短視頻維權機制不完善,平台治理的過濾審核機制參差不齊,維權難度大。典型侵權案例是「跂分鐘看完一部影片」這類影音,透過將原創熱播劇剪輯成數段短片,配以帶有個人特色的吐槽或點評發布,吸引大量關注流量。由於這類影片製作簡單,「剪刀手」帳號層出不窮,為監管帶來「打地鼠」式難題。

大陸近年對版權保護愈發重視,在吸收西方版權保護經驗的同時,也注重結合大陸實際狀況進行調整。從立法來看,大陸《著作權法》在2020年完成了第三次修正,並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鑒於過往維權成本與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形,這次修法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可謂是重要突破。

版權保護意識 推廣全民

從政府監管來看,大陸國家版權局等部門近年多次表態治理短視頻侵權亂象。去年12月,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明確規定短視頻節目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在奧迪廣告事件曝光後,有官員出面表示6月國家版權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啟動「劍網2022」專項行動,集中整治涉網路侵權盜版問題,嚴厲打擊各類侵權盜版行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國際上通行的網路平台「避風港」原則,即平台如果收到侵權通知後刪除侵權內容即可免責,大陸業界在結合自身平台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平台事先審核等機制建設。

台灣以積極態度因應網路侵權行為,一方面修法應對版權環境的變化,2019年《著作權法》增訂法條對於網路侵權行為進行明確規定,明列三類侵權行為;另一方面,業界積極探索多種方式遏制侵權,如透過「斷金流」切斷侵權方的廣告收益,並重視向民眾推廣版權保護理念。

應把奧迪廣告事件視為大陸完善網路原創影音保護機制、完善著作權保護的契機,要從根本上遏制侵權行為,不能僅僅依靠行業的自我淨化,監管單位與行業需要共同探索出一套完善版權審核的機制,落實保護智慧財產。著作權保護與傳播技術密切相關,在網路技術、傳播形式快速變化的狀況下,法律也應及時作出修正反應,大陸尤其應該透過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打造一個良性的原創生存空間環境,民眾對版權的保護意識也需要不斷提升,形成自覺的參與實踐。

#短視頻 #侵權 #廣告 #影音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