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唇亡齒寒」、「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提示小國間在面臨同一強敵的地緣政治操作自保之道。然而觀察當前政局,面臨民進黨一黨獨大的霸政困局,國民黨、民眾黨兩黨卻是選擇「獨善其身」,對於拋棄成見進行在野整合依舊興趣缺缺,莫非兩小黨仍以第二大黨、第三大黨的心態自許,各自只求聞達於藍營基本盤、柯粉之間,而不積極進取推翻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之道?如此,既是自欺欺人之行,也是作笑世人之道。
政黨成立之目的是為執政而來,進而合理分配利益資源取得社會平衡。但從近來歷次機構民調與社會輿論氛圍觀之,國、眾兩黨皆不曾單獨領先民進黨,多數是兩黨加總也僅能勉強與民進黨呈現相持。須知,兩黨之間互相輪流當民調老二,只會是更加有利於民進黨操作「一超多弱」穩定化的政治格局,更讓兩小黨在囿於己身實力的現實下,難以自力贏得執政。如此道理連市井小民都不難看透,精算師黨主席與IQ157黨主席卻是「視而不見」,莫非皆是私心作祟,嘴巴說的是不爭2024、卸任回台大醫院,做的卻是絕不放棄任何可能參選總統的陽謀手法?
眼下是沉默佔過半多數的人民,看著民進黨壟斷黨政媒司法優勢,施政盡顯倒行逆施,親美仇中偏倚國策,行政團隊吏風沉淪,網軍干政肆無忌憚,防疫不彰紕漏百出,早已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於野。
然而國、眾兩小間忙的卻是無關重返執政宏旨的「朱羅記」、揭北市府網軍瘡疤、「全台大眾走」環台行腳,只著眼於如何讓年底地方大選多一席議員、多一個縣市長的小枝小節舉動比比皆是,只會是讓民進黨笑到最後笑破肚皮、沉默多數繼續沉默外,於事又有何助益?
對多數沉默多數而言,唯一目標是執政輪替下架民進黨,手段是在2022地方大選中,讓民進黨首長、議員席次極小化;在2024大選中,總統不能是民進黨、國會席次不讓綠營過半。動機是無法再忍受民進黨執政的囂張跋扈心態。
對此,國、眾兩小黨應認清局勢,放棄各自為政的私見,嘗試貼近沉默多數的目標與動機,找出與之匹配的手段。2022在民進黨首長、議員席次極小化的前提下,尋求在野席次最大化的操作空間;2024在總統不能是民進黨、國會席次不讓綠營過半的前提下,共同協商最有勝算的總統人選、實力原則規劃國會席次。
此乃在野協力打破民進黨霸政僵局的不二法門,更是兩黨接近執政目標的唯一機會,如再不覺醒尋求在野大聯盟合作的空間,放任時間拖過年底人選底定,則合作大門不久必將砰然關閉,迎來的只會是兩小黨支持規模不斷萎縮,民進黨受惠於國際情勢不斷坐大,台灣短期間斷無再政黨輪替之可能。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