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主席美國行的相關談話,充分反映其基本立場:第一、將九二共識定義為「沒有共識的共識」;第二、「親美反共不親中」,對美關係位階明顯高於兩岸關係;第三、放棄追求兩岸和平,配合美國戰略,同意台灣應積極備戰。

這三項基本立場,有的是對歷史事實認知錯誤,有的是朱主席主觀的認知與主張。同為中國國民黨的一員,我對其上述立場是不認同的。

第一、九二共識不是「沒有共識的共識」。1987年開放探親後,兩岸衍生出很多事務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在海基海協兩會經過多次書信後,終於有了基本的理解,開啟了兩岸交流,一直延續迄今。

這個「1992年的相互理解」,其中包括兩個共識,一個沒有共識。兩個共識分別為「堅持一個中國」與「謀求國家統一」。沒有共識的地方在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台北主張一中為「一中各表」,但是由於北京認為當時處理的是事務性協商,因此不需要討論一中內涵,態度是「一中不表」。

這個「1992年的相互理解」,後來被蘇起先生稱之為「九二共識」,並廣為援用。民進黨因追求台獨,一開始就否認有「九二共識」,並稱之為「沒有共識的共識」,這個完全錯誤的解讀,沒有想到朱主席也接收了。

第二、不同於以往國民黨的「親美和中」,此次朱主席明確地表明「親美反共不親中」,明顯地向美國選邊站。「反共不親中」與民進黨的「抗中」在本質上也趨同。這應該也是朱主席此行的主要目的,明確宣示全面倒向美國,並不惜以國共關係破裂為代價。

在我來看,「親/不親/反」都是一種幼稚與不成熟的對外思維。對外關係應以「平等互惠」為根本,而不是對所謂「民主自由國家」我們就比較親,對不民主不自由國家就不親,更不是因對方是共產體制我們就要反。對外關係考量有兩個要點:一是對方是否可以「平等待我」,二是我方利益能否確保。誰能夠「平等待我」,我們就與誰發展友好關係,這才是我們對外關係的原則。對美國應當如此,對大陸也是如此。

第三、創造和平應比備戰更為重要。朱主席此行除了表達心態上的親美外,也表示完全接受美國印太的經濟與安全架構,而這個架構是以遏制北京為目的,並且不排除與北京發生軍事衝突為代價的思維所建構。朱主席完全接受了美國要求台灣加強軍購的「積極備戰」主張,並同意「調整軍事投資強化不對稱戰爭」,以軍購優先因應未來5到10年的突發事件。

朱主席的這番認知,已經放棄了創造和平的思維,不在乎台灣在美國印太架構中只是「類成員」的角色,但卻承擔著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美中衝突第一線的功能,如同烏克蘭為北約服務而引發俄烏戰爭一樣。

中國國民黨的優勢應該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為兩岸創造和平。但是朱主席很明確的選擇從九二共識上退一步,並積極配合做好美國棋子的角色。簡單來說,朱主席任內的國民黨,國共關係全部停止,國民黨不再有任何創造和平的角色。

朱立倫雖然貴為國民黨主席,但是他的路線是否適合國民黨的未來?朱主席要選擇一意孤行,還是願意接受黨內不同意見的質疑與辯論,就看他的格局與膽識了。(作者為孫文學校總校長)

#朱主席 #九二共識 #美國 #國民黨 #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