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27日召開會議,決定讓凍漲4年的電價調漲,平均漲幅高達8.4%;調整方式則是調整大用電戶為主,以避免一般民眾受到影響。不過,這種說法其實是自欺欺人,只要電價調漲,一般庶民終究要受影響,而過去凍漲的錯誤政策更是讓社會承受更大的衝擊。
調漲用電大戶 逼企業出走
根據審議委員會的決議,這次電價調漲主要針對用電大戶,同時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因此住宅用戶用電度數在1000度以下、小商家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6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至於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其電價幅度高達15%,但對內需產業則考量到受疫情衝擊,因此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6類產業的高壓用戶將不調漲。
如果從國際情勢與整體趨勢來看,這次電價調漲可說是難以避免的結果;去年全球能源價格就已因「去煤減氣」而大幅上漲,今年更因俄烏戰爭再次飆揚,如果電價不漲價,台電與中油的虧損會擴大。而以趨勢而言,能源價格的上漲短期內已難回頭,今天不漲價、繼續凍漲,最後等到的恐怕不是價格回落,而是累積虧損多到難以承擔與處理。
但我們也必須指出,經濟部在一個錯誤的時機讓電價大幅上漲,而且採取的方式亦有可議之處。所謂錯誤的時機是說,現在已是通膨再起、物價高漲,特別是與民生相關的食衣住行幾乎都漲過一輪了,不少民眾都為此節衣縮食,來因應購買力下降的困境。因此電價一口氣大幅上漲超過8%,當然對物價有刺激作用,庶民要承受更大的生活壓力。
經濟部說要「顧及民生物價」,所以電價調漲主要是針對用電大戶,因此一般民眾不受影響,其實是錯誤的看法。從總體面看,電價是許多企業、商家的基本生產成本,與油價同樣是物價之本,電價漲的效應必然會逐漸在各行各業發酵、帶動成本上揚與物價調高,如果以為只漲用電大戶所以一般小老百姓不受影響,那是過分樂觀甚至是錯誤的想法。
此外,針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一口氣調高15%,是否妥當也有疑問。這些所謂的「高壓及特高壓用電產業大戶」,其實就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與企業,電價一次大幅調升15%的衝擊與影響可想而知。事實上,在會議前就傳出產業用電大戶要大幅調高的消息,企業界當時就反對,三三會會長林伯豐就說,如果只調漲用電大戶,就好像在懲罰業者,最終將導致企業出走;全國工業總會名譽理事長許勝雄也表示,漲3%到5%可接受,漲8%過多,讓企業難以調適。
四年來種惡果 為選票凍漲
再者,經濟部強調說有97%的用戶不調漲、不受影響,但這樣就正好把所有成本重擔都壓在企業身上,對經濟與投資的影響必須注意,企業界也正因此而發出不平之鳴,這種作法是否正確必須再評估。如果拉長時間來看,今日電價要一口氣上漲8%多、產業大用戶調漲高達15%,這個惡果早在4年前已種下;近4年來,每次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開會,蔡政府都以各種理由讓電價凍漲,但真正的理由是政治與選票考量,持續4年的凍漲,讓台電虧損吃掉電價平穩基金的資金,從民眾到企業缺乏面對高電價的調適,同時累積更多的漲價壓力。
更不幸的是,當壓力承受不住,非漲不可時,又正是通膨高漲之際。某個角度而言,台灣社會、企業與民眾正在為過去錯誤的凍漲政策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展望未來,企業與民眾也必須有心理準備,高電價時代恐怕已難避免。這波電價大漲,主要是反映國際能源價格上揚,造成台電燃料成本上升的部分;但未來還有蔡政府「非核家園」能源政策的代價要支付,這部分包括昂貴的綠電增加後將反映在電價,還有廢核,特別是近3000億元的核四報廢後,全民要為此支付代價。其情況正如錯誤的電價凍漲政策,讓社會這次承擔更大的代價一樣,錯誤的能源政策也終究要由全民承擔。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