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到了,可預期又要發生一連串的停電事件,台灣電力供應亮紅燈,如同去年郭台銘預料「明年一定缺電」;經濟部因此透過電價費率審議會,拍板鎖定高壓、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看樣子高耗能的半導體產業,現在一定很緊張。按照蔡英文總統的規畫,2025年發電結構本應為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然而經濟部官員們到現在還是完全沒有辦法說明,電力供應的調整要怎麼滿足增長的需求,只想透過漲價來掩飾目前面臨的缺電危機,這樣子的做法只會讓人看破手腳。

其實執政黨僵化的能源政策,在民進黨2012年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構想後,基於空污的考量下,天然氣便承擔了補足核電缺口的任務;但是政府於推動再生能源上的執行不力,躉售電價的推動步調過於緩慢,讓相關的能源業者都很不滿意,一件產業可以獲利同時又可以解決缺電的事情,就只能做得零零落落而無法獲得民眾諒解。

從台灣電力公司的網站上,可以得到歷年發購電量的相關數據(見首圖),可以了解從2016蔡英文執政後到2021的統計數據,再生能源比率只從5%提升到6%,目前到2024的時間只剩下兩年了,再生能源20%這張支票到底是要怎麼樣子兌現啊!

燃氣比例已從36%衝到43%,以6年執政歷程中有每年跳動3%的趨勢看來,看樣子似乎是達到50%有機會;不過伴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天然氣漲價成為國際必然趨勢,正好規劃把雞蛋放在這麼危險的籃子中,也沒有其他配套方案的調整空間,只會謊稱「新找到的天然氣及燃煤比俄羅斯還便宜」,殊不知說謊才是讓民眾無法接受的主因。

對於燃煤而言,在沒有取代能源的情況下,產業缺電又是經濟成長過程中政府調控能力的短處,降低趨勢緩慢就是那35%,看樣子會是咫尺天涯般的降不到30%。

此外,從台電自發電量和購電量的數據中看來,購電的比例24%已到極限,看樣子民營火力電廠是佔有重要的角色,也因此與再生能源產生了購電量的排擠效應,難怪能源業者都很不滿意。看著太陽光電的躉購費率,已從110年每度3.7236元至5.6707元,調漲到111年每度3.8680元至5.8952元;小水力發電,已從110年每度2.8599元至3.1683元,調漲到111年每度2.8599元至4.1539元。但是在台電購電比例的框架下,確實是難以讓再生能源可起積極作用。目前台灣住宅用電每度電2.5596元,購買再生能源的成本都比目前電費貴,又是成為漲電價的動力,而且在順利提升再生能源比例的情境中,電價上升幅度還會更快。

「2025非核家園」的發電結構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從這樣子的供電組合,再看看這六年執政的發電數據,這個已經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問題,而是很明顯的「說一套、做不到」的謊話連連;電價非漲不可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僵化的能源政策,改革推不動的執政者,才是阻礙國家競爭力的問題所在。

(作者鄞楷謙為民眾黨副秘書長、陳立基為民眾黨新竹縣黨部竹北區主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蔡政府說謊 #購電 #再生能源 #缺電 #燃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