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選舉,參選者的三代祖宗、生平缺陷,一定都會被拿出來作放大鏡,甚至顯微鏡的檢閱,其中證據確鑿、一翻兩瞪眼的過往劣跡,自是大白於天下,莫可迴護,而當事人原形畢露,自然也難逃公道,為民眾所唾棄,因而嚐到敗選的苦果,2020年高雄市長補選,李眉蓁被檢舉的「論文抄襲」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引為炯戒。

但是,捕風捉影、向壁虛造的「假訊息」,其實也是不勝枚舉,捏造事證、含沙射影、打了就跑的事例,更是為害非淺,如過去同樣發生在高雄的「錄音帶」、「抓到了」的事件,儘管事後還其清白,可受冤屈者的傷害,已成不可挽回的局勢,欲哭而無淚、申訴而無門,只能眼睜睜看著造謠者得意洋洋地僭居大位,徒呼負負而已。

台灣是個只重學歷,不論真才實學的國度,政治人物受此影響,最喜於從政之際,夤緣找個虛有其表的大學,蒙混個碩士或博士的學歷,而且私立不足,還必得掛上個名校的招牌,一以驕其鄉人,一以為自己添錦戴花,碩士、博士簡直都成為了政治人物「漂白」的工具。

這已是政界不可言說的「潛規則」了,遺憾的是,學術界不但不能堅守學術原則,不是漠視輕忽,就是虛應故事,甚至通同舞弊,政學掛鉤,以作未來經費的奧援或晉身之階。台灣政治人物的攫取碩士以上學歷,幾乎等於是唾手可得、輕而易舉的,已令兢兢業業、寒窗攻苦的學子忿忿難平;而此輩平時忙於各種選民服務、開會剪彩、飲宴結交的工作,任誰都知道絕對是沒有這種「餘暇」去認真讀書、聽講及撰寫論文的。因此,各種取巧的途徑,便紛然而出,雷同者、抄襲者、倩人代筆者,不一而足。

照道理,這些模擬、抄襲,乃至代筆的論文,如果經由認真、嚴格的審查,是不可能輕易過關的。但眾所周知,論文口考委員的選擇,通常都是由指導教授推薦的,同一師門、同一黨派的知交好友,常是列為優先,礙於情面的有之,沆瀣一氣的有之,交通關節的有之,而其論文水準之不堪聞問,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名器濫施,這是學術界最大的墮落,學術倫理、學術尊嚴,一向為學界所標榜、所不可踰越的界線,就在這些政治人物的操弄下,淪喪殆盡,虛有其表的了。這樣的學術界,還有什麼可以期待的?

政治人物虛心向學,於百忙之中,猶肯致力於新知的攝取,以增益己所不足,本是一件好事,也未必每一個政治人物都是如此不堪的,揪出害群之馬,重還學術本質,一以維護學術尊嚴,一以端正選舉風氣,將一應政治人物的學歷重加檢視,以目前「洗學歷」幾成風尚的趨勢而言,真的是刻不容緩的大事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為了不冤枉真心勤力向學的政治人物,檢視者必須具體舉証,將其可能虛造、抄襲、代筆的真憑實據,一一攤在陽光下,供學界或全民審視,但切忌以模糊影響之論、首鼠兩端之言,作不實的指控,或是曖昧的影射。

自稱是「旅美學者」的翁達瑞,在國民黨推出柯志恩參選高雄市長沒幾天,就發表文章,「揭露」柯志恩的論文有「學術不倫」的問題,並聲稱據他所查,柯志恩發表論文極少云云。就維護學術尊嚴的立場而言,我是非常認同「據實證以揭發」的,但是,翁達瑞的「揭發」,卻只是泛泛而論,其所謂的「自我抄襲」、「一稿兩投」,是連基本功都沒有作好的不實指控,顯然是大違學術嚴格的要求的。柯志恩有無「學術不倫」,是可以依據其論文內容加以檢覈的,但翁達瑞的指控,卻是連論文都沒有詳細比對,就率爾發文,就令人不禁懷疑其學術研究的能力及用心,究竟何在了。

翁達瑞此人,不知其何許人也,身在海外,卻屢以不實的指控批判台灣政壇,尤其是在野黨人士,早已為人所厭棄,此番迫不及待的指控,時機又恰巧選擇在柯志恩甫宣布參選之際,顯見就是一種蓄意的栽贓、抹黑,民進黨對付吳敦義、黃俊英的故技,再度重施,卻假借「學者」名目,學者甘作執政黨排除異己的爪牙、打手,自貶身價,名器濫用,這又是學界的另一種墮落。

我們的學術界,名器已經濫施,阿狗阿貓也可堂堂皇皇打著碩、博士的招牌混淆視聽,而又不珍惜名器,動輒倚附權勢,甘作前驅,顧炎武所說的「士大夫之無恥,可謂國恥」,正是如今學術界的寫照。(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學術 #論文 #政治人物 #名器 #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