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林智堅,因兩份碩士論文涉嫌「抄襲」和「剽竊」,已經被中華大學和台灣大學設立「學術倫理審查委員會」進行調查,2個月內就會做出是否抄襲的決定,此關係到林智堅碩士學位是否會被撤銷。不僅如此,由於林智堅目前是桃園市長參選人,調查結果極可能衝擊桃園市長選情,審查當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雖然指導教授和當事人分別以文字和記者會撇清抄襲,但案情看來仍相對不利於林智堅。

碩專班缺乏規畫與管控

碩士論文的撰寫,要先經過嚴謹的學術訓練、個人原創思考,以及指導教授反覆耐心指正,才能寫出一份與眾不同、具原創性的論文,讓學術持續往前進步。台灣絕大多數的碩士都經過這道關卡,獲得了獨立研究的能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擁有碩士學位就可以在大學擔任講師,表示碩士學位獲得社會相當程度的認可,得以在大專院校培育人才。

但是,若沒認真培養研究能力,或只求投機取巧,不願接受這段艱苦訓練、逕自抄襲別人作品,那就是嚴重的作弊,會受到嚴厲處置,通常會被撤銷學位。過去,這種事情偶而會發生,但近年來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特別是參加選舉的人,更會受到嚴厲的檢驗,乃至於被揭發的案例越來越多,也讓社會越來越質疑政治人物的學位。

之所以演變出這種現象,當然和我們社會迷信高學歷有關,認為學歷越高能力越強,越值得託付重任;這使得政治人物也跟隨普羅大眾追求高等學位。以這種心理為基礎,加上1999年在台開辦的「碩士在職專班」,醞釀了「論文門」的完美風暴,本案就是這個風暴的標竿。在職專班原意是要提供在職者一個「回流教育」的管道,提升國家社會骨幹人才的水準,但一開始就缺乏妥善規畫和控管機制,沒幾年就成為各大專院校擴大生源、挹注收入的偏門。

由於台灣大專教師待遇偏低,且大學預算不足,在職專班學費又數倍於一般生,乃至於全台各校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擴大在職專班的科系和規模,全台碩專班人數在開辦短短4年後,就膨脹到1年招收3萬多人,近年更超過5萬人;以目前每年大學生人數約20萬人來看,如此眾多的碩專生,加上更多的一般碩士生,說全台「碩士滿街跑」是一點都不為過。

林智堅案凸顯問題嚴重

碩士在職專班氾濫成災,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學生平均素質降低,教學品質和要求也配合學生調降;甚至為了維持學生數,上不上課校方也睜隻眼閉隻眼,兩年下來許多學生都無法寫出正規水準的碩士論文,抄襲甚至由別人代寫的狀況相當普遍;但只要不出事,大家得過且過,反正學校收到學生和偏高學費,學生拿到學位、「鍍」上漂亮學歷,「各盡其能、各取所需」,不亦快哉!直到今天,林智堅案才凸顯問題的嚴重性;加上中山大學的李眉蓁案,顯示有特定教授刻意協助特定身分的在職生,「矇混」任其通過論文口試獲得學位,弊端之大已經遠超過「學術水準降低」而已。

須知,碩士在職專班不是「學分班」,學位之頒授必須和一般生一樣嚴謹。教育部既然要開放在職班,明知在職者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念書,難道不必規範修業年限不得低於某種年度(如4年)、每學期修課不得超過某種學分數(如6學分)?卻放任大多數在職生和一般生一樣,都在2年後畢業。大學校方和學院也完全放任系所,不管每位教授到底收了幾位學生指導、是否有曾經入閣的教授大量收納特定政黨公職學生,並由某些特定「朋黨」擔任口試委員。這些事蹟早在學生間流傳多年,難道校方和院方不知?教育部也一無所知?

「論文門」事件已爆發多起,如果碩專班制度依然如故,學校和教育部繼續裝聾作啞,不圖改善,那我們只能預見未來它將周而復始,學術墮落如江河日下了。

#學位 #學生 #林智堅 #抄襲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