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連結金門和烈嶼(小金門)兩地,過去被稱為「選舉浮橋」,選前承諾要興建,選後卻又不見!由於政治人物不斷的介入和阻撓,在經年累月的延宕後,多次更換承建的廠商,近20年的折騰後,終將在今年10月完工。興建這座大橋的工程預算經過多次疊加,翻了2、3倍,最後定格在新台幣100億元左右。

近期,在中東歐地區的克羅埃西亞,剛剛興建完成一座跨越鄰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簡稱波-赫)邊界的佩列沙茨大橋,這座大橋總長2440米,寬22.5米,高55米,建成後橫跨亞得里亞海的小斯通灣,直接連結克國的南北兩方國土。

這是由於在南斯拉夫聯邦解體之後,獨立出來7個新國家,其中之一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從北向南,必須經過鄰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的涅姆(Neum)走廊,這段長約24公里的走廊是波-赫通往亞得里亞海的唯一通道,但卻造成克國的領土自此一分為二,南北兩地相隔,無法連成一體。

由於克羅埃西亞在2013年7月加入歐盟,根據歐盟規定,凡出入歐盟區的邊界都必須進行海關及邊境安檢,因此,到克國旅遊勝地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一遊,必須經過克國與波-赫之間4個檢查哨所,一進一出之間,造成時程上的延誤,對該國旅遊業形成不利的影響。

為了解決此一困擾已久的問題,歐盟在2017年6月決定撥款給克國3億5700萬歐元,興建跨越南北的大橋,克羅埃西亞政府通過招標後決定,將該項目授予中國的路橋公司承建。這是「一帶一路」在中東歐地區的重要工程項目。

路橋公司的出價為2億7900萬歐元,比其他競標者要低得多。另一競爭對手奧地利的Strabag公司出價3億1500萬歐元,在落選之後該公司向克國法院提出訴訟,認為中國路橋的報價低於該項目的實際造價;其結果將會轉化為高額的環境成本,對附近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

由於該大橋位於保護區內,對海水水質和海洋生物保育要求很高。根據媒體報導,自2019年1月動工以來,650位中國工人全天候輪班工作,大橋的建設項目並未發現不當作為。在該橋南方的牡蠣養殖戶原先擔心施工會影響水質,但此事並未發生。克國環保組織「綠色行動」也未發現大橋的建設工作導致造成環境危害。其結果是,克國法院駁回了Strabag公司的訴訟。

今年7月26日,佩列沙茨大橋完工通車,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視頻方式出席通車儀式,他表示在大橋興建的3年多時間裡,經受了風雨、疫情、地震等多重考驗,攻堅克難、按期推進,終於竣工通車,是了不起的成就。克羅埃西亞總統米拉諾維奇與總理普連科維奇也表示,這座大橋承載著克國數代人的企盼和夢想,實現了南北兩方國土連成一體的夙願。中國工人的精湛技術和大橋的優異質量,令人讚佩。現在,克國完成了一項全國性、戰略性、超越黨派的工程,而通過這座大橋,克、中關係緊密的連繫在一起。

佩列沙茨大橋是第一個由歐盟提供資金,採取歐盟標準,由中方得標,克服困難,終底於成的工程項目。這是中國大陸、克羅埃西亞與歐盟三方合作的新典範,也成為「一帶一路」另一座里程碑。

#大橋 #克國 #歐盟 #克羅埃西亞 #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