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農曆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我早早跟老媽請了假,見對像去。
這是本人二十年來第一次過七夕……
明天,他和朋友一起去廈門旅行。離開前開玩笑地說要帶上望遠鏡「見見裝甲車,說不定還能見證歷史」。
我希望他能如願見到裝甲車,卻不希望他見證歷史。
老爸在海峽那頭,姨媽家、叔叔家、大姑姑家、小姑姑家也都在……那裡還有我時時惦記的楊記花生冰,沿著騎樓陰影就能享受到的豆花、甜不辣、蚵仔麵線,動漫愛好者狂喜的漫展與主題周邊店,還有陽明山上問我討花生的小松鼠。
還有海。只要下樓,過條馬路就能到達的海。可以浪費一整個下午,躺在海堤上看變幻無窮的天空,坐在海邊的枯木上聽海浪陣陣濤聲。
待到太陽西斜。紅彤彤的圓盤下沉,直直地落進海面,不留一點猶豫,卻又給每一片雲留下或紅或橙的痕跡,久久不散,直至下一刻明星亮起。
我漂浮在蒼穹之下,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塵埃。
曾以為武漢與淡水越來越近了。要說有海,武漢也是江城;要說小吃,武漢也有不少小吃街。就連那份悠然自得的「氛圍感」也沒差多少。
這是老媽晚飯後在江灘散步時隨手拍的,四位老者自組樂隊自娛自樂式的吹奏,吸引了很多鍛煉的人旁觀。
看著視頻,我想起在淡水老街的街頭藝人,也是這般。
武漢江灘的夜晚,老人家含飴弄孫,中年人強身健體,年輕人朝氣蓬勃,喜歡演奏的人演奏,喜歡跳舞的人跳舞,徒步江灘的隊伍放著音樂、喊著口號,浩浩湯湯而過,各得其樂。
現在天氣熱了,也有下江游泳的。
老媽說疫情當下,感覺沒有必要過去台北,台北有的這邊都有,連氛圍都有了。
她說的氛圍,估計是甜品的氛圍。自從武漢甜品製作水平一路走高,老媽就再也沒提過去台灣的事。
可我還是想要回台灣的。
暑假還沒正式開始,就定好了6月20號返台的機票。
可惜沒等到20號,就收到航班取消通知。
改簽還是退票?
老媽說天意不可違,還是不要改簽的好。她總擔心我會發生什麼意外,萬一去了回不來呢?
於是,在她無緣無故的擔心中,我度過了半個無聊的暑假。因為計劃返台,我沒有報名實習,也沒有參加支教活動,常常忍不住抱怨幾句。
這兩天,老媽可得意了:「還好沒讓你回去。」
裴洛西訪台,身邊所有人都炸開了鍋。好像也沒有給台灣帶來實際利益,但用這樣的手段確確實實給兩岸的未來蒙上陰影。
從強烈譴責到鎖台軍演、狠手制裁,可以預見未來兩岸溝通的困難程度將上升一個全新的量級。
我知道關於兩岸和平發展的聲音越來越稀薄,鋪天蓋地的「梧桐」已成主流趨勢,還有裴洛西之流的外力助推。
挨打的不是她,失去的不是她的親人,他們只是一邊數鈔票一邊慫恿著「你只管上,後邊有我呢」。
借用過去和老媽一起創作的一幅畫來表達我這個兩岸er的祝願:兩岸兩安平。
這張照片是2019年參加第十一屆海峽論壇體驗晉江民俗「嗦囉嗹」時拍攝的,回家後與老媽一起創作。
「嗦囉嗹」是晉江安海獨有的民俗,有迎龍首一說,即慶頌斬除孽龍,不讓其興風作浪,四海搗亂。
願兩岸人民能夠共同驅散籠罩在台灣海峽的陰霾,攜手發展,和平統一。
(AveryMorgan/現居武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