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府步道視野廣闊風景明媚,是日本時代台灣總督管轄之軍事區,而據記載當年台灣最後一個武官總督,竟因為染上流感而病逝在任內,而且台灣當年有將近百萬人染疫。百年後的今天,新冠病毒又再肆虐全球,且讓我來帶大家回顧百年前的那一場流感災難。
總督嶺步道最高峰稱為──五坑山,山頂附近有個空曠的觀日坪,有山有水風景非常秀麗,北邊可以看到基隆嶼和海洋,往東邊望去可以看到基隆山、半平山和燦光寮山等東北海岸群峰。步道中有一處景點稱為「夫妻樹」,之所以有這個名稱,因為照片左邊的夫樹,狀似緊緊地擁抱著右邊較為茂盛的妻樹,而妻樹樹幹上有兩顆樹瘤,狀似女性的胸部特徵而得名。
從五坑山下山,也可以順遊五坑湖,五坑湖又稱為基隆的翠湖,過去是一處人工的埤塘,利用山谷的特性,興築堤防以蓄水。湖的面積雖不大,但是頗有清靜幽雅的氣氛,有水鳥和浮萍等豐富生態,而且人煙稀少,稱得上是基隆的一處優美祕境。五坑湖畔有一處煤礦的遺跡,稱為永源煤礦,但是已經荒廢而雜草叢生,只留下一些斷垣殘壁的建築物,據查這處煤礦場是在1953年開坑,僅維持了16年,後來在1969年停止開採,經營者名叫黃奕學,他跟隨其岳父在深澳坑開採數個煤礦而致富。
日本時代的初期,台灣的軍事仍由總督府所管轄,一直到了1919年8月,軍隊改隸屬台灣軍司令官。而最後一任的武官台灣總督叫做明石元二郎,其政績頗獲台灣人民的愛戴與感念,但是當時西班牙流感正侵襲全球,台灣也無法例外,由於積勞導致抵抗力下降,明石總督也染疫,過世於台灣總督的任內。
那一年的流感又稱為西班牙流感,起始於1918年1月,是由H1N1病毒所引起,全世界約四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5億人染疫,死亡人數則估計在2000萬至5000萬人之間,嚴重性程度超過現今的新冠肺炎。1918當年最早發生群聚感染的地點是在美國堪薩斯州軍醫院,原先只有一名兵士罹患流感,沒想到不消幾日,突然傳遍整個堪薩斯州軍營。
台灣也無法倖免於難,從1918年夏季開始在基隆現蹤,可能來自於基隆港入境的國外人士,一路從基隆不斷的擴散到全省各地,造成整體的社會相當的衝擊,1918年11月16日《台灣日日新報》刊載出的這幅漫畫,生動地描繪出當初日本政府發布「防疫禁令」,大概類似現在的「三級警戒」,所造成的許多社會現象。包括一、交通車船因此中斷;二、同病房內患者必須隔開;三、市場交易幾乎完全停止;四、疫情再嚴重還是得去澡堂洗澡;五、窮人還是要在簡陋住處維生;六、小職員一家老小有十口人,還是得冒死外出賺錢。道盡了當時防疫禁令的衝擊,以及基層民眾的百般無奈。
當年日本政府也提出流感的預防措施,提醒民眾遵守,其中病患應予隔離、不要群聚、應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染、老人易轉為重症等觀念,很令人吃驚地和百年後的今天竟然差距不大。差異較大的是,當初相信以鹽水或硼酸水漱口,可以預防流感,但是最近也有南加大的醫師研究,漱口確有降低病毒傳染的效果,古今對照之下,其實百年前也不是像想像中那麼的「土法煉鋼」呀!
此外,內務省也發布〈流行性感冒預防要項〉,包含飛沫的防止、病患的隔離、集會的限制、清潔與消毒、施行預防注射、一般衛生及醫療看護等事項,做了很完整的訓令,其中規定人際應保持3至4尺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工廠與宿舍應設隔離室,讓病患或疑似病患者盡早隔離、校內或學校附近病患增加時,應視狀況停課、宗教活動應暫停舉辦等,這些措施沒注意看,還以為是現今疫情指揮中心的宣導事項呢。
什麼,那時候也有疫苗?千真萬確!當年的疫苗有兩種,一種由百年藥廠──星製藥株式會社研發生產,另一種則是台灣製的,由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研發製造。疫苗製造的方式,是先在培養皿上塗以馬血,然後加入患者的痰萃取病菌,再以削減病毒活性之藥劑予以浸泡而成,還會先進行動物實驗確認效果呢。或許其科技與現今無法相提並論,但是百年前已經有這樣的疫苗,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
政府的防疫宣導還是有相當的科學根據,不過民間的廣告就吹牛吹得天花亂墜了,翻開當時的報紙,有許多看起來很無稽的廣告。有則刊登一台叫做「臭氧製造機」,宣稱具有預防流感之功效;另有一則廣告,甚至號稱販售之「赤玉葡萄酒」,經七大醫學博士證明有增強抵抗力效果。看起來發災難財的人,是不分世代都有的。
據統計台灣總共有93萬人染疫,死亡超過4萬人之多。現今全球又正逢新冠病毒的肆虐,回顧過去歷史,先民運用當時的科技對抗病毒,歷經3年病毒就消聲匿跡了,相信以我們現今的科技與智慧,大家團結一致,相信不需要多久必定可以戰勝疫情。
【未完待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