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國人的殷殷期盼,同時籠罩著各界的滿腹疑雲,數位發展部掛牌啟動了,台灣自此成為少數擁有數位專責部會的國家。數發部務必成為數位產業發展與資訊安全的強大馬達,在此同時,必須嚴謹把持,不要變形為數位內容的監理機關,也不要成為數位極權的「老大哥」,更不要成為網軍作戰的司令部。

嚴守網軍側翼界線

面對數位全方位發展的時代,數發部確有成立必要。其職能首先在於協助企業加快數位轉型,尤其是超過9成的中小企業,數位能力多有欠缺,更需要政府有計畫地提供協助,扮演「踩油門」的角色。過去由於政府相關部門對於產業業態的創新無知又恐懼,所以嚴防死守,因而耽誤新興產業的發展。例如,Uber當年欲落地台灣,標誌著新數位經濟與新商業模式衝擊傳統產業,但政府懵然無知,又受既有相關業者施壓,所以只是站在治理與監管層面上禁制,缺乏引導、協助與開展的思維。

數位發展部引領未來的政府機構,其成敗關鍵繫於能否在產業願景上有所擘畫,並在數位基礎建設上有可大可遠的系統性規畫 ,盡快引導整個社會進入數位深化的時代,並依照這個願景來建制適當的基礎建設。

數發部另一重要任務是資安防護。為了應對境外勢力的資訊戰,有必要打造較高層級的國家資安聯防體系。唐鳳部長已表示,數位發展部就是要應用數位工具來強化全民的數位「韌性」,也就是面對疫情、氣候變遷或網路攻擊等威脅時,確保具備韌性的數位服務。這必須透過培養精通數位的人才網路、架構靈活的資通訊設施及完備資安防護,以提高政府承受風險的能力與應變速度,這在人員進用與實務操作上面臨一些陷阱。

資安防護潛藏的一個濫權危機是網軍藉此洗白,獲得大量納編,而使數發部成為執政黨操控運用的工具。儘管唐鳳部長表明「我們並沒有資通電軍進駐數發部的問題」,但這樣不夠明確的立場陳述,實在無法掃除各界的重重疑慮,特別是民進黨近年大肆豢養網軍,東躲西藏,唯恐現形。現在有了數發部執行資安業務,網軍是否藉此進入合法陣地,讓網軍側翼的破壞力更加肆無忌憚地發揮,這是數發部必須嚴守的界線。

約聘僱人員需限額

政府和企業當前確實面臨資訊安全的嚴峻挑戰。數發部勢必在虛擬數位環境中加強戰力,但「大內宣網軍」可能藉機進駐,在對付「境外勢力」的同時,是否也把執政黨不苟同的訊息與論述傳播者當作「在地協力者」予以攻擊?網軍破壞公共論壇與民主信任已是台灣嚴重的政治問題,數發部在協助政府與產業建立資訊安全防線的同時,如何避免走上歧途,被政黨不當利用,確是不可輕忽的重大課題。

這個問題讓人無法釋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數發部極其寬鬆的人員進用方式。數發部員額編列598人,最多可有300名約聘人員,這就留下私相授受的廣闊空間。半數員額沒有任用資格限制,約聘僱人員毫無把關標準,而且唐部長言明只問戰力,不問學歷與資歷,形同完全人治,任由主管全權決定,這樣豈不有著上下其手的隱憂?如何能防堵原本暗地作業的網軍檯面化?根據《聘用人員聘用條例施行細則》,政府機關因應業務需要之聘用人員,以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且以非機關現有人員能擔任者為限,目前國家考試本來就有很多資訊方面的考科,何須破壞制度大量進用約聘人員?

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下,整個政府部門遭政治藏鏡人操控,經常違背行政中立原則,積極為民進黨的利益效勞。如果數發部不能用心防範和節制,恐難防堵暗黑勢力的滲透與坐大,而使國家機構和資源落入執政黨手中,進而利用網路向人民洗腦,打壓特定發言者。數位發展部任重道遠,被賦予非常寬鬆的用人與任事權限,更應審慎把持,行穩致遠,才能不負國人託付,更不致使大權與資源被暗黑勢力濫用。

#數發部 #數位 #網軍 #數位發展部 #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