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的政黨極多,但主要以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黨勢力較為雄厚,一般以綠、藍、白三種顏色概括,其他政黨其實也可分屬於這三支派之中,但勢力薄弱,只具備搖旗吶喊的附翼角色,無關於大局。
台灣政壇勢力的消長,常被以「藍綠惡鬥」來形容,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白色民眾黨,其實源出於綠色,故經常被人們所忽略。事實上,「藍綠惡鬥」,只是個不精確的形容,國民黨自從被打為在野之後,原有的優勢早已喪失殆盡,豐厚的黨產,被民進黨掠奪一空,目前連維持起碼的黨務開銷都岌岌可危,雖說各地方首長仍占有優勢,但行政、立法大權,完全受制於民進黨,且國民黨內隨緣自保者為多,心分而力散,如果要說「鬥」,是根本是侏儒與巨人之戰,能夠茍延殘喘已算萬幸,又何嘗具有「鬥」的能耐?
是以台灣目前有資格「鬥」別人,也擁有豐厚實力足以壓制各黨派的唯有民進黨而已,這不是「藍綠惡鬥」,而是一面倒的綠色為尊,以無比的行政、立法優勢,箝制住其他在野黨派的咽喉。
民進黨的崛起,肇因於國民黨的失能,故能以「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口號,迅速獲得民眾的認可,尤其是從「愛鄉土」所衍生而來的「台灣意識」,在對岸日盛一日的強力壓迫下,更成為民進黨鞏固既有政權的最佳利器,只要一祭出「抗中保台」的大纛,幾乎就可以犁庭掃穴,將任何反對者摧陷廓清。
但是,民進黨和所有的既得權勢者一樣,遂開始腐敗起來,孳孳以謀奪個人利益為優先,對內施政,大力啟用私人關係,巧立名目,安插自家人馬,朋分利益,從各部會首長到國營事業,盡是綠色人馬霸占,而渾然將「清廉勤政」四字束之高閣;而一旦發現「抗中保台」是其政權永續的保障之後,遂於外交上極力拉攏美日,不惜將台灣置於危險的戰爭邊緣之上,「愛鄉土」反成了「犧牲鄉土」。試看自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的施政從口罩之亂、疫苗之亂、快篩之亂,到論文門、柬埔寨豬仔、殺警案、數位中介法,以及隨處而生的缺水缺電,民進黨何曾真正履踐其當初「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承諾?
眼看著當初崇高的政治目標一一為執掌政權者所背棄,許多原本對民進黨抱有厚望的支持者,尤其是親身參與過創黨事業的民進黨先輩,紛紛加以警示,但卻絲毫沒有作用。在幾番天人交戰下,忍無可忍,創黨元老之一的鄭寶清,終於忍受不了,揭竿而起,正式宣布參選桃園市長。儘管以鄭寶清的實力來說,極可能如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般,最終是便宜了後起的項羽和劉邦,但其首先倡義的意義,卻是極具代表性意義的。
秦末的暴政,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流言,在這流言中,「楚」所象徵的是一股不可搖撼的民眾的意志,而這一意志所針對的是對秦國暴政的極度反彈,於今而言,就是對倒行逆施,完全背離民意的民進黨,鄭寶清率先揭竿,就是一道足以搖撼民進黨此一鐵門限制的春光,也揭開了推翻綠色統治的序幕,其影響將是不容小覷的。
目前台灣政壇最令人痛厭的,無非是執政黨的蠻橫霸道以及在野黨的軟弱無力,「藍綠」並無惡鬥,因為藍營根本只有挨打的份。政黨的良性競爭,在在野黨的懦弱之下,是完全缺乏制衡力量的。鄭寶清婉拒民眾黨的邀約,寧可以無黨無派參選;台北市的黃珊珊,原出身於親民黨,而眾所皆知是民眾黨的柯文哲一力扶持的,但是,卻決定仍以無黨無派的身分參選。藍綠白三大政黨,其實皆不足以成事,而全台灣真正有加入政黨的民眾,不過區區4%而已,換句話說,台灣目前又回到了宛如黨禁時期的年代,真正具有潛力,能夠扭轉時局的,恐怕就是所謂的「黨外」,尤其是超越現存綠藍白黨派的自由派。
事實上,「清廉勤政愛鄉土」是所有從政的人士都應秉持的最基本信念,並非民進黨先行標舉就可以獨霸的,更何況今時今日的民進黨,更早已背離此一信念,更沒有資格拿來說嘴。鄭寶清緬懷民進黨諸前輩,而這些前輩之所以值得緬懷,正是因為其身體力行地實踐了「清廉勤政愛鄉土」的信念。三黨雖皆不可恃,但基本信念卻仍是巍然存在的,這就有待於社會上有更多的鄭寶清、黃珊珊,能夠打破政黨的迷思,回歸於真純的信念。
2022只是個序幕,無論鄭寶清或黃珊珊能否順利當選,反對民進黨綠色專制、嫌厭國民黨、民眾黨軟弱無能的陳勝、吳廣之旗,既已樹立,登高以呼,相信對2024年台灣決定性的一戰,必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影響。(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