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先後去世,各國都以不同的禮數與規格表示哀悼,並對逝者家屬致上慰問。表面的行禮如儀,箇中的幽微巧妙更隱含著外交密碼。副總統賴清德以家屬親友身分赴日本弔唁安倍,就是一次受矚目的弔唁外交。北京嫻熟大國外交,自然不會放過弔唁外交的機會。

弔唁安倍改善中日關係

俄烏戰爭爆發,北京受到西方國家某種程度的孤立之際,日本、俄羅斯、英國出現弔唁的場合,俄羅斯是北京日益密切的戰略夥伴,日本與英國則是美國最緊密的盟友,北京與美國如何利用弔唁外交的舞台,藉機鞏固關係或化敵為友,將是一大挑戰。若能巧妙運用,也可能成為突破外交困境的機會。

北京對於安倍晉三愛恨交織,也反映在弔唁的舉動上。安倍出身右翼政治家族,卻非常務實,他在任內致力於改善日中關係,曾經進行高層互訪。但是安倍也是印太圍堵戰略的首倡者,積極推動日美印澳軍事合作。安倍卸任首相後幾度發表涉台言論,也令北京不滿。同時安倍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擴大自衛隊能力,也令中國大陸心生疑慮。

中日關係有其複雜性與敏感性,安倍遇刺消息一出,大陸網民趁此宣洩不滿情緒,官方則相對冷靜。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慰問,並肯定安倍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做出的貢獻。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日相岸田文雄致電弔唁,習近平夫人也向安倍遺孀致哀,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則代表中國政府前往日本駐中國大使館進行弔唁。不過重點還是在9月27日的安倍國葬,屆時中方代表的層級,將是觀察中日關係發展的指標。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雙方都有意改善關係,卻面臨地緣政治利益衝突與內部的政治壓力,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日子,從相關活動的安排也可看出兩國關係的動向。

在中方邀請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日前訪問天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共同主持日中第九次高級別政治對話。會談沒有具體結論,但外界認為有共同向好的趨向,也不排除安排雙方領袖未來會面的可能性,日媒甚至傳言不排除習近平親自出席安倍的國葬,但可能性不大。不論習近平是否親自出席,北京利用這次弔唁外交改善兩國關係用意十分明確。

不與西方主流論調對抗

對於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去世,北京相對低調,心態也比較複雜,只由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表示哀悼,習近平則保持沉默。不僅因為戈巴契夫在俄羅斯仍有相當的爭議,普丁對戈巴契夫之死更表現冷漠,北京為尊重普丁,避免傷害俄羅斯人民感情,因而低調。另方面,北京對於戈巴契夫迷信西方造成蘇聯瓦解、共黨垮台深以為戒,不願高調追悼,但也不願惡言以對,不公然對抗西方主流論調。

相較於對戈巴契夫的低調與對安倍晉三的猶豫,北京對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逝世,則予以高度的敬意與推崇。除了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表達哀悼,習近平也向新任國王查爾斯三世致唁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向新任英國首相特拉斯致意。媒體也正面評價女王。北京高規格表達致哀,不僅因為女王為現任國家元首,英女王在中英外交關係上也深具意義。英女王是第一位訪華的英國君主,曾經接待多位中國領導人訪問英國。習近平在2015年訪問英國時,女王就曾以高規格隆重接待。即便首相特拉斯的反中色彩鮮明,北京希望將女王與首相區隔開來,藉此表達善意。

從北京弔唁外交密碼可以看出,中共二十大後,北京的「戰狼外交」將會有所收斂。當美國積極拉攏盟友,孤立中國,並在經濟上企圖擴大脫鉤和加大抵制之際,北京需要多做實事,以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平衡西方國家的攻勢。北京也趁此一波「弔唁外交」,為二十大後的外交轉型與布局做出準備。

#弔唁 #安倍 #習近平 #外交 #戈巴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