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炎夏剛過,天候轉秋涼之際,本以為之前屢創新高的用電量不致再現,可讓供電吃緊壓力獲得緩解。沒想到媒體11日報導指出,秋冬供電狀況依舊不佳,將因機組歲修及空汙降載與停機,而出現備轉容量率不及7%的窘境,夜間尖峰的備轉容量率甚至可能低於6%。屆時只要發生任何非計畫性停機的意外,「限電警戒」的紅燈隨時可能亮起。

可能於秋冬出現能源危機的地區,還有位處高緯度的歐洲各國,寒冷天候將使天然氣的需求愈加殷切,除了用於發電,供暖用氣也是大宗。歐洲大多數國家向來都透過「北溪1號」長程管線,從俄羅斯直接進口天然氣,過往只有供氣量不足的問題,沒有發生過長期「斷氣」的情形。

不過,情況在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有了變化。戰爭之初,不少國家因力挺烏克蘭,自發性減少或停止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我國也同時表態譴責俄國的侵略行為,並由經濟部公開宣布,今年3月購氣合約到期後,不再由俄國進口天然氣。

不知是否挾怨報復,俄國在上周以技術性問題待解為由,無限期關閉「北溪1號」管線,輸歐天然氣目前已全數歸零,且無復送時間表,歐洲受到最大衝擊的國家非德國莫屬。

俄國每年輸歐的天然氣總量為1420億立方米,其中950億立方米的氣量為德國所用。為了因應俄氣停供後的需求,德國決定今年起長租5座浮動式儲存與再氣化單元(FSRU),用以接收來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LNG)。由於今年冬天僅有兩座FSRU來得及上線運作,供應量遠低於過往需求,德國政府於是進行能源供給的自我壓力測試,並於上周公布結果,最終決定暫緩於今年實施全面非核,並讓境內最後3座核電廠中的兩座,在年底以備用方式繼續保留至明年4月。

反觀天然資源匱乏的我國,現行能源政策已然重壓天然氣,我們真能放棄俄國這個LNG第4大進口源?能源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不但沒有停止從俄國進口LNG,7月進口量甚至來到今年最高的20萬公噸。當初積極表態抵制,終究不敵現實需求,大街高調罵人、小巷持續交易的言行不一,令人咋舌。

我國眼前的能源危機與歐洲不同,主要問題是基載電力不足及供電穩定性欠佳,午間的光電發電量大增,帶來供電充裕假象,缺電壓力被轉移至夜間用電尖峰,除了採取需量反應並增購汽電共生電力,目前並無有效解方。燃氣發電占比未來將增至50%是另一項隱憂,如同歐洲此次面臨的問題,一旦供氣中斷,加上安全存量不足,能源危機將立即成為國安問題。尤其在兩岸關係緊張之際,穩定取得進口能源並提高自主性能源占比,才是維持繫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

非核意志堅定的德國都能在能源危機下,務實地調整能源政策,將核電以備用的方式續留於供電網絡;當今蔡政府還有怎樣牢不可破的執念,非得於2025年步入非核?執政者別忘了,能源安全若先不保,「保台」終將淪為口號。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天然氣 #能源危機 #歐洲 #問題 #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