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連續公布外銷訂單創歷年同月新高、工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同月新高、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為歷年同月最高等好消息。但今年以來全球景氣逆轉,台灣股匯市遭外資雙殺,市場研究機構紛紛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最新發布的國泰金今年GDP預測更下調到3.2%,這究竟怎麼一回事?

花錢如流水 景氣泡沫大

民進黨一向善於宣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政府也喜歡拿片面的資訊宣傳政績。過去4年,台灣受惠於全球製造鏈重組,加上大陸對半導體需求擴大,出口暢旺,外銷榮景帶動股、匯、房市上漲,國庫稅收超徵,政府手頭寬裕,花錢如流水,景氣泡沫越吹越大。但今年全球經濟大逆轉,不但出口頹勢明顯,股匯市暴跌、熱錢流出,企業資產縮水,經濟逐漸萎縮。簡單說,泡沫消失了,苦日子已在眼前。

股匯市雙跌肇因於美國聯準會(Fed)激進升息,今年升息3次,共12碼,幅度和速度都是1980年代以來所僅見。Fed升息、美元狂升,熱錢外流,今年前8個月外資賣超台股逾1兆元,淨匯出金額超過5000億元,不但打擊國內的投資信心,也削弱企業籌資與償債能力。

股匯市重挫對經濟的傷害,是看得見的傷害,地緣政治與戰爭風險的傷害,雖一時看不見,但看不見的傷害往往傷害更深。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美國企業擔心台海爆發戰爭,今年3月共116家上市公司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年度報告中,將台海緊張列入營運風險。台灣先進晶片的壟斷性優勢更讓美國寢食難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台灣半導體生產能力若遭破壞,對全球經濟將有毀滅性影響。

對台灣而言,半導體優勢可能是福,也可能是禍。美國固然因此而堅定幫助台灣挺過台海危機,但另一方面美國也開始砸大錢,強化本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力,台積電利用局部優勢與大量製造所打造的成功模式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這將是非常大的考驗。

股市重挫會對政府財政造成不利影響。今年前7個月政府三大基金,勞動基金賠2912.4億元、退撫基金401.7億元、國保基金233.8億元,政府基金共賠掉3547.9億元。勞、公、國保都長期虧損,尤其勞保虧損最嚴重,勞保局精算未來50年需給付11.67兆元,扣除已提存責任準備8506億,潛藏負債高達10.82兆元。為了不讓勞保虧損缺口擴大,政府2020年開始撥補勞保基金,每年200億到300億元,明年更暴增為450億元。若勞動基金繼續虧損,政府勢必要撥補更多金額,以防止虧損失控。

兩岸主戰場 經濟是關鍵

近年政府一些錯誤的政策與選舉承諾造成愈來愈嚴重的財務黑洞,必須編列政府預算來填補。明年度中央編列1500億元台電增資預算,以填補虧損。台電虧損源於過去4年連續8次凍漲,虧損達2000億元,只好增資以避免台電破產。其次,蔡總統「8年蓋20萬戶社宅」承諾跳票,行政院為安撫年輕族群,選前倉促推出耗資300億元的「擴大租金補貼專案」。

為填補政策黑洞,112年度總預算歲出編列2兆7191億元,較今年度驟增4680億元,成長達20.8%。蔡政府執政6年來花費無度,歲收增加卻仍大肆舉債,至7月底,1年以上債務餘額達6兆3994億元,若加上特別預算舉債1兆2870億元,舉債額度只剩下9130億元。若政府財務吃緊,萬一大陸全面封鎖台灣,又要如何調度資金採購軍火,增加糧食與能源儲備?

國安不只是國防、外交,經濟更是關鍵因素,中共對台方略主調還是和統,武統是不得不的最後手段,可以預期習近平第3任期將窮盡一切手段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方式實現統一。兩岸的主戰場不在軍事而在政治,經濟是關鍵中的關鍵。全球經濟將很長時間處於逆風,全球化紅利消失對台灣經濟不利,民進黨政府需改變揮霍無度作風,改採財政穩健政策。

#虧損 #億元 #傷害 #股匯市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