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富馬斯克的「台灣特區論」在國內政壇餘波盪漾,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答詢時,罕見放低姿態表示不便批評生意人,並認為馬斯克不太了解台灣和兩岸關係。除了一向擅長台獨暴衝的蘇貞昌在馬斯克面前軟下來,有「戰貓」之稱的駐美大使蕭美琴亦不敢正面反擊,究竟說明什麼?

商業菁英避戰 沒有區別

馬斯克作為科技巨頭,雖然力挺共和黨對川普友好,但絕對不是「反中同溫層」裡的死忠,對國際情勢、美中關係恐怕比誰都清醒。不難推測,馬斯克對美中在台海衝突的擔憂,代表了一股全球化商業菁英力量的關切,其實張忠謀、劉德音連續為戰爭陰雲下危如累卵的台積電發聲,本質和馬斯克未有區別。

正如蔡總統在國慶文告中提出的「維持台海穩定的方法」,馬斯克的「台灣特別行政區」當然可以算作「解方」的一種,他的建議雖然不容於台灣朝野和民意,也似乎和北京的名詞相似,但這和中共「一國兩制」完全是兩回事,兩者是不同思考脈絡下的相似結果。大陸的「一國兩制」是以結束中國內戰為邏輯基點,兩岸統一後政治、軍事、外交的中央或主權性質權力收歸北京,台灣只會獲得被北京授予的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的自治權。

台灣前途選項 人民決定

但馬斯克的思考未必如此,更像是90年代美方提出的「中程協議」,只要大陸不武、台灣不獨,台海兩岸就可以保持和平發展的特殊狀態。因此,馬斯克版本的「台灣特別行政區」聽起來刺耳,卻仍有尋求戰略模糊之意。至於他口中的「中國的台灣特區」,只要看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便知,台澎金馬本來就是中華民國之下的「自由地區」,硬要扯馬斯克「不了解台灣和兩岸」,說不定反倒是馬斯克做足了功課。

民進黨對馬斯克「台灣特區論」的尷尬回應,主要因為他戳破了綠營長期向台灣民眾營造的「全世界都認同台灣是獨立國家」以及「全世界都在反對一國兩制」的虛假輿論。放諸過去,只要國際社會出現一點反台獨,或者傾向兩岸統合的聲音,一律都會被綠營打為「中共同路人」或「親中派」,直到這次具有美國共和黨背景、身體力行支持烏克蘭抗俄的馬斯克站出來發聲後,民進黨的「鴕鳥戰術」和「國王新衣」就再也演不下去、編不下去了。

無論馬斯克的「台灣特區論」是否可行,他的言論揭露了民進黨不敢面對、也極力掩飾的真相:一、西方菁英當然會支持、同情台灣的自由民主,但幾乎沒人認為台灣有獨立的可能。二、西方菁英眼中的台灣永遠都無法獨立於美中關係之外,台灣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三、西方菁英認為兩岸終究要找到「平衡點」,否則對抗升級演變為戰爭,會傷及自身利益。對比這三點真相,就曝露出「抗中保台」、「聯美抗中」有多麼不切實際,只能作為欺騙選票的口號而已。

民進黨政府逼迫台灣社會「抗中」到底,不容許台灣內部提出任何有助於兩岸和平、和解的方案,其實早已偏離了創黨初衷。民進黨創黨時的立場,正本清源是「台灣前途需交由台灣人民決定」,換言之,如果人民最終選擇統一,民進黨也會接受,但後來自我限縮為台獨,現在還增加了以「抗中」為信仰。事實上,蕭美琴在回應馬斯克「台灣特區」時的措辭,多少能看到民進黨創黨初期對台灣主權立場的影子。只不過如今的民進黨,既放棄了最初的理念,也沒有真心誠意接受中華民國體制。

台灣人應該要感謝馬斯克,因為他破除了「台灣方案」的禁忌。誰說「台灣方案」就一定要由中共主導?難道台灣各黨派和民眾就不能提出符合憲法、符合民意、符合和平價值、符合自由民主的「台灣方案」嗎?無論是九二共識還是和平協議,都是台灣先提出、大陸後接受的概念。在台海兵凶戰危之際,台灣社會真的要思考如何拿出一套兩岸和平的解方!

#馬斯克 #台灣 #菁英 #民進黨 #台灣特區